[发明专利]总线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1529449.8 | 申请日: | 2022-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9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加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张文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线 检测 方法 装置 服务器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总线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创建第一目标检测进程,其中,第一目标检测进程用于按照预设频率对目标总线进行轮询监控;通过目标寄存器设置目标总线为挂死状态,并向目标总线发送恢复指令,其中,恢复指令用于指示目标总线从挂死状态恢复;在向目标总线发送恢复指令后,通过第一目标检测进程确定目标总线的工作状态,并依据检测结果确定目标总线是否异常。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从硬件层面将总线挂死再对总线进行检测造成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避免因不能及时发现总线故障导致的服务器异常运行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总线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在对总线进行检修时,常用的方法是直接从硬件层面将总线挂死,再对总线进行检测。这种方式效率较低,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总线是否存在故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总线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从硬件层面将总线挂死再对总线进行检测造成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总线检测方法,包括:创建第一目标检测进程,其中,第一目标检测进程用于按照预设频率对目标总线进行轮询监控;通过目标寄存器设置目标总线为挂死状态,并向目标总线发送恢复指令,其中,恢复指令用于指示目标总线从挂死状态恢复;在向目标总线发送恢复指令后,通过第一目标检测进程确定目标总线的工作状态,并依据检测结果确定目标总线是否异常。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目标检测进程确定目标总线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包括:确定命令状态寄存器中的目标地址,其中,目标地址对应的目标数据用于表示目标总线的工作状态;依据目标地址从命令状态寄存器中获取目标数据;依据目标数据确定目标总线的工作状态,其中,工作状态包括:空闲状态、非空闲状态。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依据检测结果确定目标总线是否异常的步骤包括:在检测结果指示工作状态为非空闲状态且处于非空闲状态的持续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确认目标总线异常。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确认目标总线异常的步骤之后,总线检测方法还包括:通过目标总线的驱动层指示目标总线自动恢复。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目标总线包括目标数据线和目标时钟线,其中,通过目标总线的驱动层设置目标总线执行自动恢复动作包括:通过驱动层在目标总线对应的系统控制单元寄存器中重新写入用于指示目标总线自恢复的数据;在重新写入用于指示目标总线自恢复的数据后,通过驱动层向与目标总线对应的命令状态寄存器发送预设数量个串行时钟电平信号。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驱动层向与目标总线对应的命令状态寄存器发送预设数量个串行时钟电平信号的步骤包括:确定命令状态寄存器中与目标总线自恢复功能对应的寄存器地址;向寄存器地址发送预设数量个串行时钟电平信号。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创建第一目标检测进程的步骤包括:创建第二目标检测进程,其中,第二目标检测进程的进程类型包括数据总线服务进程;在第二目标检测进程中创建第一目标对象,得到第一目标检测进程,其中,第一目标对象中设置有定时器事件源,第一目标对象用于通过定时器事件源按照预设频率对目标总线进行轮询监控。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二目标检测进程中创建目标对象的步骤包括:在第二目标检测进程中创建第二目标对象;在第二目标对象中添加第一目标对象,其中,第一目标对象的对象类型为事件对象。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定时器事件源中的时钟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单调时钟,即时时钟,引导时间时钟。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目标检测进程和第一目标检测进程均运行在服务层中。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定时器事件源的事件源类型为异步事件源,对第一目标对象用于通过定时器事件源对目标总线进行异步等待轮询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94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