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分缸控制供油的长摇臂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8889.1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0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囿霖;徐亚东;万虎;蔡星;李庆华;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1L1/18;F01L9/10;F01L9/40;F01M9/10;F02D13/02;F02D13/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蔡俊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分缸 控制 供油 摇臂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分缸控制供油的长摇臂轴结构,包括摇臂轴,所述摇臂轴沿其轴向开设有润滑油道和停缸控制油道,所述摇臂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有多个用于封堵所述停缸控制油道、将所述停缸控制油道沿其长度方向分为多个独立的单缸控制油道的分隔塞,每个所述单缸控制油道与所述润滑油道之间均连接有一个用于控制润滑油从所述润滑油道进入单缸控制油道内的油道通断控制装置。本发明将摇臂轴内的长度很长的停缸控制油道通过分隔塞分隔为了若干独立的油道段,可以实现每一段的停缸独立控制,且所有零部件均集成在了摇臂轴上,所占空间小,便于油路和其他零部件的布置,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配气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可分缸控制供油的长摇臂轴结构。
背景技术
动态停缸也称为可变排量,是指发动机在低负荷运行工况,经过逻辑运算判断可以停缸的缸数和停缸位置,通过相关停缸机构切断部分气缸的燃油供给、点火和进排气,从而关闭相应气缸的气门和燃油喷射动作,使剩余工作气缸负荷率增大,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的目的。在动态停缸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各缸的进油和停止供油的控制,现有的各缸供油通过摇臂轴实现。
申请号为202022310083.8,专利名称为《一种摇臂轴、发动机及车辆》的专利中公开了了一种摇臂轴、发动机及车辆。该摇臂轴包括:摇臂轴本体,在摇臂轴本体内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停缸油道,在摇臂轴本体内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进气驱动油路和排气驱动油路;多个堵塞,其间隔设置于停缸油道内并封堵于停缸油道,多个堵塞将停缸油道分割成相互独立的隔离腔,每个隔离腔分别连通于与其相对应的一个进气驱动油路和一个排气驱动油路。
申请号为202111168809.1,专利名称为《一种可变气门升程的摇臂总成》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变气门升程的摇臂总成,其包括:摇臂,其一端连接摇臂滚子并同凸轮结构传动配合;摆臂,其一端与所述摇臂转动连接,且转动轴向平行于所述摇臂的转动轴向,另一端同气门桥总成转动连接;驱动件,其活动设于在所述摇臂上并可靠近或远离所述摆臂,以用于在所述摇臂转动时可抵紧并带动所述摆臂移动;以及,升程调节组件,其设于所述摇臂上,并可对所述驱动件在至少两处位置进行限位。
由上述对比文件可知,现有的长摇臂轴的油道一般都是钻深长孔,油道贯穿整个摇臂轴,或者从摇臂轴两端钻孔,分别连通若干缸的方式,通过一条油道同时给若干缸或所有缸配气机构供油,但对于各缸的进油和停缸的控制则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发动机的各缸实现供油和停缸控制的长摇臂轴结构。
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可分缸控制供油的长摇臂轴结构,包括摇臂轴,所述摇臂轴沿其轴向开设有润滑油道和停缸控制油道,所述摇臂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有多个用于封堵所述停缸控制油道、将所述停缸控制油道沿其长度方向分为多个独立的单缸控制油道的分隔塞,每个所述单缸控制油道与所述润滑油道之间均连接有一个用于控制润滑油从所述润滑油道进入单缸控制油道内的油道通断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摇臂轴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沿所述摇臂轴径向方向布置的摇臂轴固定螺栓孔。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分隔塞均靠近一个所述摇臂轴固定螺栓孔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摇臂轴固定螺栓孔为阶梯孔,其包括螺栓过孔段和同轴连接于所述螺栓过孔段顶端的螺纹孔段,所述螺栓过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螺纹孔段的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油道的孔径小于所述螺栓过孔段的孔径,所述润滑油道垂直穿过所述螺栓过孔段,所述停缸控制油道与所述螺纹孔段错位不相交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摇臂轴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油道通断控制装置连通、与多个所述单缸控制油道一一对应的控制油孔组,其包括与所述停缸控制油道连通的控制装置出油孔和与所述润滑油道连通的控制装置进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8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