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赤泥提铁及直接水泥原料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20091.2 | 申请日: | 202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4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邹波;李茜言;余佩;王丽娟;唐琴;刘超;林秀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7/147 | 分类号: | C04B7/147;C01G49/06;C01G4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箐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05 | 代理人: | 陈贞贞 |
| 地址: | 641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铁赤泥提铁 直接 水泥 原料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赤泥提铁及直接水泥原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铁赤泥选取材料占比为二氧化硅35~40%、一氧化钙40~45%、三氧化二铁5~10%、三氧化二铝3~5%、微量元素1~2%,所需要的材料为:高铁赤泥、无烟煤、改性剂、石灰、还原剂、粒化高炉矿渣、石膏、还原气体和惰性气体。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可以快速进行加工、能够方便提取铁和水泥、可以降低水泥的实际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铁赤泥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高铁赤泥提铁及直接水泥原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赤泥是以铝土矿为原料制取氧化铝或氢氧化铝后所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物。目前,全球赤泥储量估测已经超过30亿吨,并且每年大约以1.2亿吨的速度增长,世界赤泥平均利用率为15%。中国赤泥累计堆存量已增长至6亿吨,并且每年大约以1亿吨的速度增长,中国赤泥利用率仅为4%。大部分赤泥仍然采取陆地堆存的方法处置。赤泥堆存不仅浪费了二次资源、占用大量土地,而且破坏了赤泥堆场的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致使铝工业的环保压力剧增。赤泥堆存的环境风险早已引起了各氧化铝生产国政府及企业的重视,解决赤泥问题的关键是研发赤泥综合利用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公开号为CN109913656A公开的一种高铁高钛赤泥回收铁和钛及直接水泥化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原料钙化-碳化法处理后的高铁高钛赤泥;(2)干燥获得脱水原料;脱水原料与固态碳质还原剂和造渣剂混料制成混合料,喷吹到涡流搅拌高温炉的漩涡中心,进行涡流搅拌还原;(3)还原后形成的铁水与含钛熔融渣分离;铁水中加入铬铁和锰铁制成耐磨铸铁产品;(4)含钛熔融渣中含钛成分富集形成含钛相,与余渣分离;余渣调整组分使其符合水泥熟料要求,破碎研磨。本发明的方法可综合回收铁和钛,钛的回收率可达60%以上,赤泥利用率达100%。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发明存在以下几种缺点:
(1)现有技术中的发明采用的时候原料钙化-碳化法处理后的高铁赤泥,是可以方便后续的水泥的制作,但是高铁赤泥内部还是含有铁矿,并不方便铁矿的制作,而且不方便进行使用;
(2)现有技术中的发明并未对高铁赤泥进行改性,赤泥的改性关键在降低赤泥中的碱含量,提高赤泥的内在活性,增加混合材的掺入量,降低水泥的实际成本,但是本发明中并没有添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快速进行加工、能够方便提取铁和水泥、可以降低水泥的实际成本的高铁赤泥提铁及直接水泥原料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铁赤泥提铁及直接水泥原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铁赤泥选取材料占比为二氧化硅35~40%、一氧化钙40~45%、三氧化二铁5~10%、三氧化二铝3~5%、微量元素1~2%。
进一步,所需要的材料为:高铁赤泥、无烟煤、改性剂、石灰、还原剂、粒化高炉矿渣、石膏、还原气体和惰性气体。
进一步,所需要的材料为:高铁赤泥500~700份、无烟煤100~200份、改性剂50~100份、石灰100~300份、还原剂50~100份、粒化高炉矿渣80~150份、石膏50~70份、还原气体和惰性气体。
进一步,所需要的材料为:高铁赤泥500份、无烟煤100份、改性剂50份、石灰100份、还原剂50份、粒化高炉矿渣80份、石膏50份、还原气体和惰性气体。
进一步,所需要的材料为:高铁赤泥600份、无烟煤150份、改性剂70份、石灰200份、还原剂70份、粒化高炉矿渣100份、石膏60份、还原气体和惰性气体。
进一步,所需要的材料为:高铁赤泥700份、无烟煤200份、改性剂100份、石灰300份、还原剂100份、粒化高炉矿渣150份、石膏70份、还原气体和惰性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00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