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岩集料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04643.0 | 申请日: | 2022-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2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林喜华;刘燚;杨黔;曹海;龚国欢;班录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西部建设贵州有限公司;贵州宏信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1 | 代理人: | 黄源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白***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岩 集料 混凝土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抗碱集料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岩集料混凝土,以重量份数计,板岩集料混凝土包括磷渣粉、粉煤灰、FA功能型添加剂、石墨烯增强剂和聚乙烯醇中的至少四者,还包括水、水泥、板岩细集料和板岩粗集料;其中,水160~171份、水泥266~308份、板岩细集料950~1080份、板岩粗集料750~900份、磷渣粉38~114份、粉煤灰38~76份、FA功能型添加剂0~3.8份、石墨烯增强剂0~0.38份和聚乙烯醇0~3.8份。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提供的板岩集料混凝土可减少生产成本,同时降低板岩集料混凝土发生碱集料反应的风险,从而延长板岩集料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抗碱集料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岩集料混凝土。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机械化,混凝土的结构和组分不断趋于多样化及复杂化,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因发生了碱集料反应(简称AAR)而受到破坏。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含有的碱或外界渗入混凝土中的碱溶于混凝土孔隙液中,与混凝土集料中能与碱反应的活性物质在混凝土硬化后逐渐发生的一种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强度降低,进而缩短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我国中西部,尤其黔东南地区广泛分布大量板岩,将这些板岩作为混凝土的集料可减少生产成本,但是,会引起混凝土因发生碱集料反应而受到破坏,进而使用寿命减短。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板岩集料混凝土,以减少生产成本,同时降低板岩集料混凝土发生碱集料反应的风险,从而延长板岩集料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板岩集料混凝土,以重量份数计,板岩集料混凝土包括磷渣粉、粉煤灰、FA功能型添加剂、石墨烯增强剂和聚乙烯醇中的至少四者,还包括水、水泥、板岩细集料和板岩粗集料;其中,水160~171份、水泥266~308份、板岩细集料950~1080份、板岩粗集料750~900份、磷渣粉38~114份、粉煤灰38~76份、FA功能型添加剂0~3.8份、石墨烯增强剂0~0.38份和聚乙烯醇0~3.8份。
本发明的板岩集料混凝土通过将板岩细集料和板岩粗集料作为混凝土的集料,减少了生产成本,并通过将磷渣粉、粉煤灰、FA功能型添加剂、石墨烯增强剂和聚乙烯醇中的至少四者以及水泥加入板岩细集料和板岩粗集料中,且160~171份水、266~308份水泥、950~1080份板岩细集料、750~900份板岩粗集料、38~114份磷渣粉、38~76份粉煤灰、0~3.8份FA功能型添加剂、0~0.38份石墨烯增强剂和0~3.8份聚乙烯醇,可消耗板岩集料混凝土中大量的碱性物质,进而提高板岩集料混凝土的致密性,降低板岩集料混凝土发生碱集料反应的风险,从而延长板岩集料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同时磷渣粉、粉煤灰、FA功能型添加剂、石墨烯增强剂和聚乙烯醇中的至少四者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进一步延长板岩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另外,该板岩集料混凝土采用的磷渣粉和粉煤灰,提高了工业固废材料的利用率,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板岩细集料和板岩粗集料的粒径分别为0.1mm~5mm、5mm~10mm,且板岩细集料的粒径小于板岩粗集料的粒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磷渣粉和/或粉煤灰的粒径为1~100μm。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磷渣粉和/或粉煤灰的粒径为1~40μm。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磷渣粉和/或粉煤灰的勃氏比表面积为250~600m2/kg。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FA功能型添加剂包括碳酸锂和硝酸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碳酸锂和硝酸钡的重量比为1~1.5。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石墨烯增强剂包括氧化石墨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水泥为P·O42.5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西部建设贵州有限公司;贵州宏信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西部建设贵州有限公司;贵州宏信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46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