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生产要素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77681.1 | 申请日: | 2022-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6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王晋;刘畅;周亮;王捷;田里;喻潇;徐江珮;龙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40/30 | 分类号: | G06F40/30;G06N5/046;G06Q50/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77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标识 生产 要素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生产要素管理系统及方法,属于制造生产要素标识管理领域。本发明将生产要素发现、生产要素内在关联关系描述和管理服务等功能集一体,利用标识扫描技术发现生产要素;利用物联网标识解析平台,将工厂内生产要素管理系统与生产要素关联机构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实时、方便获取生产要素基本信息,进一步利用语义技术将信息融合为语义数据,形成生产要素语义网络图形数据库;基于语义网络图像数据库,构建生产要素管理服务平台,支持生产要素信息智能查询、推理等AI功能,从而降低以往管理方式对产品信息进行查询、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的复杂度,同时还能显著降低标识应用的门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生产要素标识管理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生产要素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标识是用来描述被感知的物理或逻辑对象的标志。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在制造过程中,生产要素包括人、生产工具和生产物资。
目前行业内一般使用ERP和MES软件对工厂内的生产资源进行管理,多基于传统二维表关系模型对生产要素信息进行存储、查询,只能提供“对象——属性”简单的映射关系描述。而随着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工厂管理者对生产过程数据进行进一步数据挖掘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的生产要素数据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支撑工业数据管理智能化需求。同时工厂在制造过程中涉及的生产要素对象种类、数量十分巨大,生产要素传统管理系统仅仅将生产要素标识编码、数量在本地进行存储,无法将生产资源上游客户(例如物料生产商)对资源的描述关联起来,即现有生产要素管理系统只管理了“生产要素标识——制造商”、“生产要素标识——数量”等简单二维关系数据,无法支撑对生产要素进一步优化管理的需求。
因此,针对现有制造信息管理系统的不足,亟需一种将生产要素发现、生产要素内在关联关系描述、管理服务等功能集一体的制造信息管理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生产要素管理系统及方法,用于对生产要素进行统一管理,解决异构生产要素的标识信息描述不直观及其查询方式单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生产要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要素发现模块、生产要素内在关系描述模块和生产要素管理服务模块;
所述生产要素发现模块,用于利用OID标识解析体系对生产要素中入库的物资、工厂的工作人员和生产中所需的生产工具信息进行标识编码,并写入生产要素内在关系描述模块中;
所述生产要素内在关系描述模块,用于采用标识和语义技术,即利用物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语义映射标识编码构建生产要素的语义数据,并存入语义数据库,对生产要素进行统一管理和语义描述,其中,语义描述采用RDF三元组形式;
所述生产要素管理服务模块,用于统一管理生产三要素,处理生产要素内在关系描述模块上传的生产要素相关数据信息,以及使用三元组形式的RDF存储生产要素标识相关信息,从而完成OID查询、智能分析或需求决策。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要素发现模块中,OID标识解析体系是通过安装条形码、二维码或RFID电子标签来获取生产要素唯一且永久的身份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要素内在关系描述模块中,所述物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包括标识编码、标识解析和标识数据服务三个部分;其中,标识编码包括:记录生产人员、生产工具和生产物资唯一的身份标识,实现生产要素区分和管理;标识解析包括:支持DNS、Handle、OID和DID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标识查询生产要素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生产要素内在关系描述模块中,物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整体架构采用分层、分级模式构建,包括: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企业节点和公共递归节点五个层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77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