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钙型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68670.7 | 申请日: | 2022-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2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隋阳;高艳青;童刘;孙谦;梁雪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0 | 分类号: | C10M169/00;C10N50/10;C10N40/02;C10N30/06;C10N30/08;C10N3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朱惠惠 |
地址: | 10002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汽车 轮毂 轴承 润滑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润滑脂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复合钙型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组合物包括基础油、稠化剂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极压抗磨剂,制备稠化剂的原料包括:重量比为10~8:0~2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重量比为0~6:0~2:10~4的丙酸、苯甲酸和对苯二甲酸构成的小分子有机酸,重量比为10~8:0~2的12‑羟基硬脂酸和硬脂酸构成的长链有机酸;所述极压抗磨剂为ZDDP、硫化烯烃、环烷酸铋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中的一种以上。本发明通过选择特定的原料,有效的解决了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的表面硬化问题,而且制得的润滑脂的使用温度范围为:‑30℃~150℃,各项性能优异,适用于汽车轮毂轴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钙型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轴承转速较高,具有一定的冲击载荷,尤其是有超载现象存在,同时由于其密封结构一般,沙尘、水及外界杂质可能会有污染,而且汽车的行驶领域宽广。因而车用轮毂轴承润滑脂要求具有良好的耐温性、润滑性、抗水性、耐磨性、防锈性及黏附性,使用温度范围较宽。
复合锂型润滑脂是多功能润滑脂,具有较高基础油粘度的极压复合锂非常适合汽车轮毂轴承的润滑,尤其是商用车轮毂的润滑,目前初装和主机市场基本都是复合锂类型的产品,应用效果良好。近年来氢氧化锂价格暴涨约10倍,给汽车轮毂轴承用脂带来非常大的成本压力。而传统的复合钙基润滑脂是长链有机酸和醋酸形成的复合钙皂,具有良好的耐温性、极压性和润滑性,但在储存过程中硬化严重,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复合钙基润滑脂如能解决储存中硬化问题,因其良好的高温性、极压性和润滑性,且成本优势显著,将具有在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方面的推广前景。为此,有人试图通过对复合钙基润滑脂进行改进,以克服复合钙基润滑脂的一些缺陷使其可以适应于轮毂的润滑,如专利申请CN111718778A中通过引入苯硼酸钙-磷酸钙组分提供轮毂轴承润滑脂的抗摩擦磨损和抗氧化能力,同时改善了复合钙基润滑脂的储存硬化问题,但其制备工艺复杂。
鉴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钙型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对原材料种类选择及配方设计,制得了长时间储存后表面硬化小且工艺简单、稳定可行、制备成本较低的复合钙型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组合物,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适用于汽车轮毂轴承用的润滑脂存在的成本高、制备方法复杂等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钙型汽车轮毂轴承润滑脂组合物,包括基础油、稠化剂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极压抗磨剂,所述极压抗磨剂为ZDDP、硫化烯烃、环烷酸铋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铋中的一种以上;
制备所述稠化剂的原料包括:重量比为10~8:0~2的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重量比为0~6:0~2:10~3的丙酸、苯甲酸和对苯二甲酸构成的小分子有机酸,重量比为10~8:0~2的12-羟基硬脂酸和硬脂酸构成的长链有机酸;
所述长链有机酸和所述小分子有机酸的重量比为162:54~81;所述长链有机酸和所述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的总质量之比为162:68~80。
为了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特别是使制得的润滑脂在使用温度和极压性能满足汽车轮毂轴承的同时还能够改善表面硬化问题,本发明选择特定了极压抗磨剂和稠化剂,通过特定的配方设计不仅解决达到了上述目的,而且本发明所选择的原料还易得,成本更低,更具有技术价值。优选地,相较于采用单一物质作为极压抗磨剂,当本发明采用的极压抗磨剂为上述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时,制得的润滑脂的性能更优异。
关于制备稠化剂采用的碱,目前现有技术常用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参与反应形成稠化剂,本发明通过在氢氧化钙中混入少量的氢氧化钾时,可以更加明显地提高润滑脂的储存稳定性,比如,当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钾的重量比为9:1时,表面硬度的变化值最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686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