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十辊轧机背衬轴承印的消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62379.9 | 申请日: | 202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15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玮璐;李炜;崔世鑫;牛林康;韩崇祺;李宝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37/28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十辊 轧机 轴承 消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十辊轧机冷轧带钢质量提升技术,具体的属于一种二十辊轧机带钢表面背衬轴承印消除的方法,同时提高了二中间辊使用周期和作业率。一种二十辊轧机背衬轴承印的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背衬轴承辊形设计;(2)辊系粗糙度配合技术;(3)乳化液润滑性能改进。本发明实施后,钢板表面背衬轴承印缺陷得到彻底解决;二中间辊更换周期较实施前增加4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十辊轧机冷轧带钢质量提升技术,具体的属于一种二十辊轧机带钢表面背衬轴承印消除的方法,同时提高了二中间辊使用周期和作业率。
背景技术
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辊系呈“1-2-3-4”塔形上下对称布置。其中第一层为工作辊,与带钢接触;中间第二第三层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中间辊;第四层为支撑辊,安装于牌坊梅花镗孔内;背衬轴承、鞍座及芯轴组装成整体,称为支撑辊。
目前国内高端硅钢轧制均采用森吉米尔轧机。轧制品种主要为高磁感取向硅钢和超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因所轧品种硅含量高,经过高温常化,且道次压下率大,轧制压力最大可达800t。在大的负荷作用下,支撑辊背衬轴承与二中间辊接触部位由于高速轧制磨损和大压力作用下形成凹陷。二中间辊辊身与支撑辊背衬轴承接触部位和未接触部位因磨损程度不同,形成相间的直径不同且分界明显的区间。二中间辊辊身上直径不同的区间通过一中间辊和工作辊最终在钢板表面形成与轧制方向一致明暗相间、间隔一致的带状色差。为减轻背衬轴承印缺陷,只能通过将二中间辊的使用周期减少30%,一中间辊使用周期减少25%,来减轻背衬轴承印,但无法根除,生产成本高,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足。
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因轧制品种硬度、强度高,且轧制速度高,实际轧制压力达到600t~800t。因支撑辊背衬轴承相间排列,间断性作用于二中间辊上,在二中间辊上形成有手感的背衬轴承印,最终通过一中间辊和工作辊传递到钢板表面,形成与轧制方向一致,有规律的无法消除的背衬轴承印缺陷。本发明设计开发新型背衬轴承辊形,其辊形曲线为边部带有锥度,同时设计背衬轴承及一二中间辊的粗糙度最佳配合工艺技术,解决了带钢表面背衬轴承印缺陷问题。钢板表面背衬轴承印彻底解决,大大降低了不良品率,同时二中间辊使用寿命增加了25%以上,降低辊耗的同时减少换辊次数,提升了作业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二十辊轧机背衬轴承印的消除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十辊轧机背衬轴承印的消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背衬轴承辊形设计:在轴承外圆平面两边部设计锥度,锥长为a=10~25mm,锥高为b=0.05~0.3mm的过渡段,使得轴承边部与二中间辊接触处形成过渡区,避免接触边缘应力集中;(2)辊系粗糙度配合技术:背衬轴承粗糙度控制在0.1~0.3μm之间,二中间辊表面粗糙度也控制在0.15~0.4μm之间,一中间辊表面粗糙度选为0.25~0.5μm;(3)乳化液润滑性能改进:乳化液浓度控制在4%~7%之间,乳化液中铁粉含量控制在80~200ppm之间,乳化液皂化值控制在100~180mgKOH/g之间,乳化液粒径控制在3~9μm之间。
(1)中所述的背衬轴承辊形磨削为:整个磨削工艺包括粗磨、半精磨、精磨、光磨四道工艺,总磨削量控制在0.25~0.4mm之间;粗磨是控制磨削量和基本的辊形曲线;粗磨分8~12个道次,每道次进给量为0.025~0.04mm;半精磨分3~7个道次,每道次进给量0.001~0.005mm;精磨分2~4个道次,每道次进给量0.001~0.003mm;光磨分1~2个道次,进给量为0。
(2)中背衬轴承表面粗糙度≤二中间辊表面粗糙度≤一中间辊表面粗糙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实施后,钢板表面背衬轴承印缺陷得到彻底解决。2、本发明实施后,二中间辊更换周期较实施前增加4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支撑辊背衬轴承外圆辊形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623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