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生成对抗网络的宽频振荡数据集增强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59738.5 | 申请日: | 202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8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渝红;周辰予;周旭;蒋奇良;何其多;陈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8/214 | 分类号: | G06F18/214;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知创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6 | 代理人: | 范忠华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生 成对 网络 宽频 振荡 数据 增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宽频振荡扰动源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生成对抗网络的宽频振荡数据集增强方法,包括通过生成对抗插补网络对宽频振荡样本进行插补修复,得到修复数据集;通过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对所述修复数据进行定向扩增,得到扩增数据集;通过生成对抗插补网络对所述扩增数据集进行质量增强,得到增强数据集。基于双生成对抗网络的协同工作使残缺的量测样本集特征与完整的生成样本集特征相融合,提高定向生成样本的质量,实现宽频振荡数据集增强。解决了实际量测获取的宽频振荡样本数量缺乏,难以构建宽频振荡扰动源定位模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频振荡扰动源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生成对抗网络的宽频振荡数据集增强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双高”电力系统中,由大量电力电子设备与电网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宽频振荡已经成为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稳定。因此,为了在宽频振荡发生后及时采取抑制措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实现宽频振荡扰动源的准确定位。
目前,传统的振荡定位方法,如能量法,行波检测法等均通过分析振荡发生内在机理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再根据系统实时量测数据计算相关指标实现振荡源定位,具有较强的解释性。但此类方法均依赖于一定的物理假设与简化条件,在电力系统不满足这些前提时,适用效果较差。近年来,有研究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据驱动方法应用于振荡定位,此类定位方法摆脱了对系统数学模型的依赖,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分析能力与宽适用性。
然而,考虑到电力系统量测数据存在的噪声污染与数据攻击导致数据质量降低,同时受限于当前电力系统中宽频振荡量测装置的安装量,实际量测获取的宽频振荡样本数量缺乏,难以构建具有强鲁棒性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宽频振荡扰动源定位模型,从而降低了定位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生成对抗网络的宽频振荡数据集增强方法,旨在解决实际量测获取的宽频振荡样本数量缺乏,难以构建宽频振荡扰动源定位模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生成对抗网络的宽频振荡数据集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生成对抗插补网络对宽频振荡样本进行插补修复,得到修复数据集;
通过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对所述修复数据进行定向扩增,得到扩增数据集;
通过生成对抗插补网络对所述扩增数据集进行质量增强,得到增强数据集。
其中,在步骤通过生成对抗插补网络对所述扩增数据集进行质量增强,得到增强数据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多种评价指标对所述增强数据集进行评价,得到数据增强效果。
其中,所述通过生成对抗插补网络对宽频振荡样本进行插补修复,得到修复数据集,包括:
根据宽频振荡样本的数据矩阵中各元素对应位置缺失情况,构造掩码矩阵和噪声矩阵;
将所述数据矩阵、所述噪声矩阵和所述掩码矩阵输入生成对抗插补网络,输出预测掩码矩阵。
其中,所述生成对抗插补网络包括生成器和判别器。
其中,所述将所述数据矩阵、所述噪声矩阵和所述掩码矩阵输入生成对抗插补网络,输出预测掩码矩阵,包括:
生成器基于所述数据矩阵和所述噪声矩阵生成插补矩阵;
判别器基于所述掩码矩阵结合提示矩阵区分所述插补矩阵中各元素是否为所述数据矩阵中的真实元素。
其中,所述多种评价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均方误差、最大均值差异、Wasserstein距离和定位准确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9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