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eRAFT聚合信号放大策略高灵敏检测AFB1 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56604.8 | 申请日: | 202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8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怀霞;郭亮;周世瑾;薛金燕;时鑫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徐文婷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eraft 聚合 信号 放大 策略 灵敏 检测 afb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eRAFT聚合信号放大策略高灵敏检测AFBsubgt;1/subgt;的电化学检测试剂盒及应用,该试剂盒包括金电极、Aptamer、FcMMA、MCH、CPAD、Csubgt;6/subgt;Hsubgt;4/subgt;BBrFsubgt;4/subgt;Nsubgt;2/subgt;、Ab、DMF、KPFsubgt;6/subgt;、EDC、NHS。本发明将一端修饰巯基的适配体通过Au‑S键连接在金电极上,使其特异性捕获样品中的AFBsubgt;1/subgt;,然后Ab*特异性识别AFBsubgt;1/subgt;,随后在恒定负电位的作用下启动eRAFT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大量电活性探针FcMMA形成的长链聚合物。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的电流强度与AFBsubgt;1/subgt;浓度的对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10supgt;‑4/supgt;~2×10supgt;2/supgt;ng/mL,检测限(LOD)为37.34fg/mL(S/N=3)。本试剂盒对AFBsubgt;1/subgt;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以及重现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实际样品中AFBsubgt;1/subgt;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化学诱导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eRAFT)聚合信号放大策略高灵敏检测AFB1的电化学检测试剂盒及使用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食品、饲料和中药材中,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目前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大约有20余种,较为常见的有AFB1、AFB2、AFG1和AFG2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致癌性最强,毒性最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AFB1具有遗传毒性、免疫原性、肝毒性和致突变性,可导致雷氏综合征、肝癌等。同时,AFB1在人和动物的产前生命中,尤其是对胎儿发育具有显著的致畸潜力。因此,AFB1的高灵敏检测在食品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样品处理成本高等缺陷。因此,开发简便、快速、特异性的方法检测AFB1的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检测领域,但是传统的电化学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仍有欠缺,特别是对样品中痕量AFB1的检测能力不足。
通过各种聚合方法将大量带有电活性标记的信号分子嫁接到电化学传感器上,以达到信号放大、提高传感体系灵敏度的目的。其中,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环保的方法。RAFT聚合是由硫代羰基硫RAFT试剂介导,其能耐受广泛的官能团和溶剂体系,可用于合成结构清晰、分散性低、分子量预定的复杂化合物。RAFT聚合的引发方式包括加热、光照、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方法。其中,电化学介导的RAFT聚合(eRAFT)反应条件温和,生物相容性好,操作简单,是一种基于可逆自由基交换链转移剂(CTA)制备结构明确聚合物的可靠方法。基于原位引发的eRAFT聚合能够接枝大量的电活性二茂铁基聚合物,这种“graft from”较之“graft to”可以接枝更高密度的聚合物,从而实现对低浓度目标物的高灵敏识别,在生物分析、痕量目标物的检测中有着巨大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eRAFT聚合信号放大策略高灵敏检测AFB1的电化学检测试剂盒及使用方法和应用,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灵敏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6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