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53280.2 | 申请日: | 2022-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4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梁灵枝;龚敏;刘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紫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1/122;C02F1/66;C02F3/30;C02F1/52;C02F1/56;C02F1/00;C02F103/30;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中山佳思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91 | 代理人: | 谢自知;王前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祥兴路6号数贸大厦南冀15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印染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的步骤有:废水经过格栅格网收集,经污水泵提升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废水进入生化系统的水解酸化池,降温后再进入系统经过四段串联酸化处理;水解酸化池的出水进入多段生物好氧池,利用好氧菌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出水进入中间沉淀池,中间沉淀池的部分泥水回流至水解酸化池进行硝化及反硝化反应,同时及时补充流失的活性污泥;中间沉淀池的出水自流进入混凝反应池,然后流到到终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终沉池的出水自流入中间集水池,中间集水池的出水分别经砂滤、碳滤后即可达标排放,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废水的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印染废水是纺织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废水中主要含碱性物质PH、化学需氧量CODCr、BOD5、色度和SS等污染物。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水质复杂,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目前,常规印染污水处理方法不管是先生化后物化,还是先物化后生化,均会产生大量印染污泥,其中尤以物化污泥量最大,因此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污水处理成本,并不经济,并且出水水质COD含量较高。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可大大降低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满足纳管外排要求,且实现系统污泥减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调节池收集
来自生产的废水经过格栅格网去除大部分线头、短纤维等杂质后调节池1收集,加酸调整PH在9-10范围,调节池有自然降温功能,均匀水质水量后,废水经污水泵提升进入生化处理系统;
生化处理
废水进入生化系统的水解酸化池2,降温后再进入系统经过四段串联酸化处理,在水解和产酸菌的作用下,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水解酸化池2的出水进入多段生物好氧池3,先后经过四段串联氧化,利用好氧菌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多段生物好氧池3的出水进入中间沉淀池4,中间沉淀池4的部分泥水回流至水解酸化池2进行硝化及反硝化反应,将氨氮进行去除,同时及时补充流失的活性污泥;中间沉淀池4的出水自流进入混凝反应池5,必要时往混凝反应池5投加FeCl3、PAC、PAM进行絮凝反应,然后流到到终沉池6进行泥水分离;
C、中间沉淀池4的部分活性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2,剩余的生化污泥自流进入污泥浓缩池7,终沉池6的污泥则由管道泵抽至污泥浓缩池7与中间沉淀池4的污泥一同经污泥泵泵入现有带式压滤机10处理,滤干后泥饼外运;终沉池6的出水自流入中间集水池11,中间集水池11的出水分别经砂滤罐8、碳滤罐9后即可达标排放。
如上所述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在进入所述水解酸化池2前,通过多级溢流水帘式冷却装置降温。
如上所述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池2为敞开式四级推流水解酸化池。
如上所述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沉淀池4采用竖流形式。
如上所述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鼓风机将空气增压后送入所述多段生物好氧池3供氧。
如上所述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往所述多段生物好氧池3中投加氯化铵和磷酸二氢钾来增加N和P营养物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紫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紫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3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