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羊毛泰纶混纺筒纱染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51700.3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中;王元亮;郭小云;姚锡波;徐春成;姜士宁;吴峰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00 | 分类号: | D06P1/00;D06P1/613;D06P1/651;D06P3/8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倪迎春 |
地址: | 265700 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徐福街道***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羊毛 混纺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毛泰纶混纺筒纱染色方法,主要过程为:预处理和染色;在预处理中,对羊毛泰纶混纺筒纱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程为:快速升温至70‑90℃,保温20‑25min后,排放,然后脱水,烘干;在染色过程中,使用染色机,采用三次升温的方式进行阶梯式保温。使用该方法对羊毛泰纶混纺筒纱染色,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染色效果,使产品具有颜色均匀度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染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毛泰纶混纺筒纱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泰纶是一种新型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具有易于加工、染色剂阻燃等特性;且泰纶纤维具有强吸湿性及亲肤性的优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泰纶与棉、麻、毛等纤维混纺时,获得的混纺面料在吸湿性能和亲肤性能方面与天然材料差异较小,因而,随着人们对服装面料质量要求的提高,该类泰纶混纺面料在内衣、毛衣、外套、制服等方向的应用更为广泛。
泰纶混纺面料具有极佳的低温染色性能,与尼龙面料相比,染色度更深、更鲜艳;且泰纶面料具有优良的弹性,穿在身上会更舒适,运动更自如,这些优势主要在于泰纶具有的聚酰胺分子结构在于环境中的水分子作用时,能够使丝、麻、毛等原料的性能更加优异。
筒纱染色利用提前储备好的原白备纱,通过松式络筒到平行纱管上,经过染色、甩干、烘干后直接供后道工序使用。筒纱染色是一种能够极大缩短产品加工周期的染色方式,能够适应市场上小批量、多花色、交期短等需求,然而,由于泰纶属于低温上色,上染速度快,但是在筒纱高温高湿染色环境下收缩大,造成筒纱染色后出现断层状态,内外色差严重,无法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羊毛泰纶混纺筒纱染色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处理和染色,在染色过程中,采用三次升温的方式进行阶梯式保温,既在染色升温过程中设定保温温度,以便染料能够更均匀的上染,提高染色均匀度。使用该方法对羊毛泰纶混纺筒纱染色,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染色效果,使产品具有颜色均匀度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羊毛泰纶混纺筒纱染色方法,主要过程为:预处理和染色;
在预处理中,对羊毛泰纶混纺筒纱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过程为:快速升温至70-90℃,保温20-25min后,排放,然后脱水,烘干;
在染色过程中,使用染色机,采用三次升温的方式进行阶梯式保温,既在染色升温过程中设定保温温度,以便染料能够更均匀的上染,提高染色均匀度。
进一步的,在预处理前,将筒纱绕在平行筒管上,为提高筒纱的染色效果,在筒管表面附加一层4-5mm厚度的涤纶纱线,且用袜套将松筒后的筒纱保护好;袜套要求对毛用染料不上色,且弹性好,染液穿透性好。该设置,能够避免靠近筒管管壁部分的筒纱产生色浅问题,进一步提高染色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对烘干后的筒纱,进行二次松筒,二次松筒后的筒纱密度为0.35-0.4g/cm3;既能保证染后纱线成型,又能保证匀染性。
进一步的,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水、月桂醇聚氧乙烯3醚AE03、脂肪醇直链聚氧乙烯醚AE09按照31∶1∶8的比例混合而成;用量为2%(o.w.f)。
进一步的,所述阶梯式保温的过程为:在25-35℃时加入助剂,运转18-25min,再加入染剂,运转20-24min;以升温速率为0.8-1.3℃/min,升温到45-55℃,阶梯保温8-15min;再以升温速率0.9-1.2℃/min,升温到55-65℃,阶梯保温9-13min;再以升温速率为1.0-1.1℃/min,升温到90-98℃,保温30-50min,完成染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51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