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电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49564.4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0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祥龙;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艾申迪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8;H01F27/30;H01F2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曾启航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感器 | ||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电感器,其包括第一芯体、第二芯体、导电线圈结构和电感调控结构,第二芯体连接第一芯体,且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具有一缝隙,导电线圈结构位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电感调控结构填充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的缝隙内,电感调控结构用于调控新型电感器的电感。借此,无需像传统电感器通过调整线圈匝数、内径等方式来控制电感值,而是通过电感调控结构便可以形成不同的电感值,能够更加简便且精确地控制电感器的电感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电感器是指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储存起来的元件,其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器件,实际上,凡是能够产生自感和互感的器件均可称为电感器。电感器的用途极为广泛,在交流电路中电感器有阻碍交流通过的能力,在电路中常被用作阻流、变压、交流耦合及负载等,从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数码、航天等各类电子终端领域中。
传统电感器通常采取在磁芯上环绕绝缘铜线圈的方式来实现,通过调整线圈内径、匝数、层数来控制电感器的L值(电感系数)。然而,目前的线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容易发生线圈偏移、翻转、变形、绕线错位、线伤短路等一系列问题,且容易使电感器L值产生波动,影响产品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难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电感器,其无需像传统电感器通过调整线圈匝数、内径等方式来控制电感值,而是通过电感调控结构便可以形成不同的电感值,能够更加简便且精确地控制电感器的电感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电感器,其包括第一芯体、第二芯体、导电线圈结构和电感调控结构。
第二芯体连接第一芯体,且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具有一缝隙。导电线圈结构位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电感调控结构填充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的缝隙内,电感调控结构用于调控新型电感器的电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感调控结构是由树脂颗粒和接着剂混合形成,通过调控树脂颗粒的粒径大小以控制新型电感器的电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着剂的线膨胀系数为30~50ppm/℃,树脂颗粒的线膨胀系数为47~54ppm/℃。
在一些实施例中,树脂颗粒的材料包括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异丁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酚甲醛树脂、苯并胍胺甲醛树脂、尿素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环氧树脂、脲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砜、聚苯醚、聚缩醛、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砜或二乙烯基苯聚合物所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接着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氨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小于等于10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1:99~6:94;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0μm-140μm 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2:98~8:92;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 140μm-18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4:96~10:90;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80μm-23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 6:94~12:88;当树脂颗粒的粒径范围大于230μm时,树脂颗粒和接着剂的掺杂比例为8:92~15:8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体是磁芯上壳体,第二芯体是磁芯下壳体,导电线圈结构是“几”字形镀锡线圈,磁芯上壳体和磁芯下壳体各自具有“几”字形凹槽,“几”字形镀锡线圈放置在“几”字形凹槽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体是平板状磁芯,第二芯体是具有条型凹槽的磁芯,导电线圈结构是架空式镀锡线圈,架空式镀锡线圈放置在条型凹槽上,架空式镀锡线圈的端部位置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引脚,引脚用于与电路板相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艾申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艾申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9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大屏自动配置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商用车的自锁式晾衣杆及驾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