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串口的安全调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49120.0 | 申请日: | 2022-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89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宋林林;林向阳;张志颖;刘岩;郝长征;宋述甫;魏亚祥;熊章学;吴晨恺;徐永胜;刘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21/44 | 分类号: | G06F21/44;G06F21/60;G06F13/40;G06F11/2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韩天宝 |
| 地址: |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城乡一体化***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串口 安全 调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串口的安全调试方法,属于终端调试安全技术领域。首先外部设备通过串口连接到用电终端,将校验码通过串口发给用电终端,然后用电终端检测串口连接的外部设备,接收校验码并对当前的校验码进行可信性的验证,当该外部设备的可信性验证通过时,外部设备可通过串口对用电终端进行调试,否则,用电终端保持对串口连接的限制,该方法成本较低,同时具备用电终端的安全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终端串口的安全调试方法,属于终端调试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串口安全主要用于智慧用电终端,防止非授权人员通过串口对终端进行调试,主要分为物理安全和交互安全。当前串口交互安全多采用芯片加密方式,在通过串口进行交互时,双方要先通过芯片生成一组加密校验码,然后将芯片给出的校验码加入到交互报文中,终端接收方接收到带加密校验码的报文后,先将加密校验码发送到加密芯片进行校验,通过加密芯片的返回值判断当前报文是否可信,只有可信时才会对收到的报文进行解析。使用芯片加密具有较强的安全性,但带来的问题在于芯片本身价格昂贵,使用成本较高,且由于每次报文交互都需与芯片进行交互,影响校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终端串口的安全调试方法,用以解决使用芯片加密进行安全验证时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包括:
一种终端串口的安全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部设备通过串口连接到用电终端,用电终端对串口连接进行限制;
2)用电终端检测串口连接的外部设备,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校验码,并对当前的校验码进行可信性的验证,当该外部设备的可信性验证通过时,用电终端解除对该串口连接的限制,允许外部设备通过该串口对用电终端进行调试,否则,用电终端保持对串口连接的限制。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用电终端与外部设备之间利用串口交互方式的安全验证不需要用芯片加密形式,只需要通过软件加密形式,在外部设备进行调制之前进行可信性验证,若验证成功,则外部设备可以通过串口调试用电终端,否则,用电终端保持对串口连接的限制,不允许外部设备通过串口进行调制。该方法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具备安全性。
进一步地,可信性验证成功后在一设定时间内再次进行可信性验证,若用电终端收不到外部设备发送的校验码,或接收到错误的校验码,则用电终端对串口连接再次进行限制,直至收到正确的校验码后解除对该串口的限制。
进一步地,设定的时间范围是2~5分钟。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可信性验证成功后,在一个设定时间内再进行可信性验证,若外部设备未发送校验码,或者发送了一个错误的校验码,用电终端便终断串口交互,用电终端对串口连接再次进行限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可信性验证,防止非授权人员非法窃取校验码,损坏用电终端系统,增加安全性。
进一步地,外部设备按照设定的加密算法生成检验码,用电终端根据外部设备对应的加密算法进行验证。
有益效果:用电终端在对外部设备进行验证时,采用的是设定的加密算法,防止非授权的外部设备通过物理连接的方式接入串口,对用电终端系统进行篡改,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终端串口的安全调试方法,首先开始可信性验证,外部设备通过串口连接到用电终端,将可信性校验码通过串口发给用电终端,然后用电终端检测串口连接,接收可信性校验码并对当前的校验码进行可信性的验证,当串口的可信性验证通过后,外部设备允许通过串口对用电终端进行调试,否则,终端不允许串口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91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