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凝土浇筑用钢筋等距截断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46508.5 | 申请日: | 2022-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3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东;刘西平;李辉;张顺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1/00 | 分类号: | B21F11/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王益西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凝土 浇筑 钢筋 等距 截断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凝土浇筑用钢筋等距截断装置及方法,属于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座和截断箱,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部穿插设置有齿条,齿条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限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支撑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和齿条的一端均与截断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截断箱的内部穿插设置有双向丝杆。本发明操作简便,避免了使用人工截断时,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和降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现象,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混凝土浇筑用钢筋等距截断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当超过3m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先铺设钢筋,将钢筋按照一定的间距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铺设,然后将钢筋进行绑扎,在铺放、绑扎钢筋之前需要对等距的截断,但是现在的截断方法是使用人工进行测量之后,再利用切割机一段一段的进行切割,这种方式不仅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现在的截断装置不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切割刀具进行调节,降低装置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混凝土浇筑用钢筋等距截断装置及方法,操作简便,避免了使用人工截断时,增加工作人员工作量和降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现象,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混凝土浇筑用钢筋等距截断装置,包括底座和截断箱,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穿插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限位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和齿条的一端均与截断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截断箱的内部穿插设置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外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座,所述双向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螺纹套管,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管,所述转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切割刀,所述转管和固定板的内部穿插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外表面与转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第三滑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矩形限位孔,所述支撑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垫。
进一步地,所述截断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钮,所述转动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摩擦套。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丝杆和转轴的一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截断箱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双向丝杆和转轴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与截断箱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465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