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6490.0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7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何碧竹;蔡志慧;刘若涵;贠晓瑞;李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申星宇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盆地 深埋区 结构 属性 构造 地理 重建 方法 | ||
1.一种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露头区及钻井地层层序格架及沉积相模式;
S2,确定叠合盆地深埋区垂向构造-地层单元;
S3,确定深埋区单一构造运动下不整合结构构造的空间分布;
S4,确定深埋区主要古活动断裂及岩浆活动;
S5,识别、确定单一构造-地层单元内地震地层学特征及地震属性的空间分布;
S6,根据所述S3、所述S4和所述S5,重建叠合盆地单一构造运动下构造古地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为:依据盆地边缘露头剖面野外地质调查,识别、明确存在的区域不整合及局部不整合,以区域不整合作为地层层序格架的分界,分析地层层序的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建立沉积相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为:对比露头区地层层序发育特征,结合盆地内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露头区及井下可对比的地层层序格架;依据主要构造运动期次,确定深埋区构造-地层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为:依据深埋区构造-地层单元划分方案,利用钻、测井及地震资料,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在过井剖面上确定各构造-地层单元,并展开深埋区各构造-地层单元的识别、解释,进行主要不整合三元结构构造解剖,包括对不整合下伏地层的构造变形、不整合结构类型的平面分布、不整合上覆地层沉积结构和初始沉积物及其物源等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层拉平方法定性及半定量地将深埋区主要不整合结构类型及变形特征进一步识别、分析,按不同的构造-地层单元分别标注在平面图上,厘定盆地尺度各不整合结构构造的空间展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为:依据钻、测井、反射地震等资料,通过对深埋区构造-地层单元的解释,识别主要断裂,采用平衡剖面方法,定性、半定量地确定不同时期的断裂构造活动及效应,结合重、磁、电等地球物理资料,识别构造-地层单元中存在的岩浆岩记录,明确可能存在的岩浆事件,将所述步骤S4的结果叠加在各主要构造运动的不整合结构构造分布图上,获得不同时期古构造-古地貌图。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为:采用合成记录及速度分析精细标定地震反射层界面,对深埋区各构造-地层单元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分析,绘制地震反射结构及反射振幅、频率、连续性等多属性特征的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子波提取、低频模型建立、进行多时窗分层波阻抗反演,获得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得到的各构造-地层单元波阻抗剖面,并根据所述S1、所述S2及所述S3将其转换为构造-沉积剖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盆地深埋区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为:在不同时期古构造-古地貌图基础上,依据钻井、沉积相模式,将构造地层单元的地震属性与波阻抗剖面结合,形成由古构造控制的沉积相带空间展布。依据不同时期盆地边缘及深部的构造活动,恢复各单一构造运动期盆地尺度构造古地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64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