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百合鳞片籽球萌发数量并促进籽球快速膨大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35377.0 | 申请日: | 202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3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崔光芬;杜文文;王继华;段青;王祥宁;马璐琳;贾文杰;李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G22/35;A01G31/00;A01G24/28;A01C1/00;A01C1/08;A01N37/34;A01N43/80;A01N37/12;A01P1/00;A01P3/00;A61L2/18;A61L101/32;A61L101/44 |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 地址: | 650205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百合 鳞片 萌发 数量 促进 快速 膨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百合鳞片籽球萌发数量并促进籽球快速膨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步骤1、百合种球打破休眠处理,步骤2、百合鳞片剥离消毒处理,步骤3、百合鳞片活性物质处理,步骤4、包埋基质杀菌处理,步骤5、百合鳞片与包埋基质混合,步骤6、百合鳞片包埋后装箱,步骤7、百合鳞片包埋后恒温处理,步骤8、获得百合鳞片籽鳞茎,步骤9、百合鳞片籽鳞茎移栽,经常规水肥管理,得围径达12cm以上的开花种球。本发明的每个鳞片平均可获得2粒大小规格一致的小籽球,解决了百合鳞片籽球规格小、培育时间长、病毒携带率高等问题,缩短百合籽鳞茎培育周期1年以上,减化操作,用过的包埋基质理化性质稳定,可重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合鳞片籽球培育方法,尤其是一种控制百合鳞片籽球萌发数量并促进籽球快速膨大的方法,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百合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具有花色丰富,香味宜人,寓意吉祥,周年生产,百合品种繁多,杂种系丰富等特点,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常见的杂种系有东方百合、OT百合、亚洲百合、铁炮百合等,其中以东方百合和OT百合的市场占有量最大。目前,切花百合、盆花百合生产所用的种球均为无性繁殖获得的商品种球,其来源包括从国外进口的一代种球、农户自行繁殖的茎生种球以及重茬复壮种球。国外进口的一代种球是指从未开过花但已达到能够产花规格大小的种球,多以鳞片扦插繁殖获得,因进口种球质量好,病毒携带率相对较低,因此价格也高。在常规的百合鳞片籽球生产过程中,为了达到繁殖系数的最大化,每个鳞片都尽可能产生多个小籽球,如每个鳞片可产生4-5粒小籽球,但就单粒小籽球的围径而言,一般都不超过1.0cm,并且多个小籽球的围径大小不一致,这样的小籽球需要经过3年、甚至是3年以上的田间培育才能成为围径达12cm以上的开花种球,同时在每年入冬前均需要将籽球取出进行大小围径的分拣,人工成本较高,此外由于鳞片籽球在田间的生长周期较长,加大了内感染病毒的风险。因此,缩短鳞片籽球生长周期、降低籽球病毒携带几率,是生产百合种球的目标,对百合花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胺鲜脂,俗称DA-6,是一种具有极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能提高植株体内的叶绿素、蛋白质、核酸含量,以及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及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同时促进植株的碳、氮代谢,增强植株对水肥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能调节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增强作物的抗病、抗旱、抗寒能力,促进作物早熟、增产,提高作物品质。DA-6易溶于水,无毒、无污染、对人类和动植物安全。目前有关DA-6在百合鳞片籽球繁育中的研究尚无报道。
现有的百合鳞片籽球繁育大多通过激素处理鳞片、筛选适合的扦插基质、控制鳞片扦插密度等措施,来提高籽球繁殖系数。例如发明名称为“一种东方百合籽球繁育及栽培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2742440A,公开了东方百合籽球繁育基质的配方,其以玉米秸秆和蛭石、泥炭和珍珠岩为扦插基质,将百合鳞片与扦插基质按一层基质一层鳞片的层次摆放,使籽球在基质中经过18-27周的时间完成膨大和破除休眠,不难看出其整个过程所需时间较长,且扦插基质为混合基质,使其所含单种成分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不利于后期二次重复利用。再如发明名称为“提高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率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2577804A,公开了一种百合鳞片扦插摆放的方法,此方法需要使用百合的标准种球箱,将百合鳞片按层摆放,每层摆放200片,层与层之间铺设3cm厚的基质层,每箱摆放3层百合鳞片,如此人工完成每一片百合鳞片的扦插,显然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而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百合鳞片籽球繁育的模块化无土栽培新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9380102A,公开了先将百合种球洗净、消毒后,浸泡2小时,遮荫存放4-6小时后,剥取百合种球中外层鳞片,再将鳞片消毒20-30分钟后扦插,消毒过程繁琐,并且每个百合标准种球箱只放入300片鳞片,降低了种球箱的利用效率。发明名称为“岷江百合鳞片扦插方法”的中国专利CN110537427A,其公开了使用激素IBA和NAA诱导岷江百合鳞片小鳞茎,但其繁殖系数均小于1,没有产业应用价值。发明名称为“直接剥取鳞片繁殖百合种球”的中国专利CN101711493A,其百合种球鳞片直接剥取后就种植到大田中,因田间土壤中宿存的真菌、害虫以及百合种球自携带的病毒种类较多,要在大田中进行彻底消毒是不现实的,且大田土壤成分的均一性较差,存在鳞片籽球萌发不整齐、病毒携带率高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5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