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东风螺双层循环水养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2867.5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9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李家嬉;张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C02F3/12;C02F1/0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侯乔瀚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东风 双层 循环 养殖 装置 | ||
东风螺双层循环水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有东风螺的养殖池,所述养殖池设有上、下两层,所述养殖池内铺设有砂层,所述砂层上方设有水层,还包括:由养殖池底部穿入至所述养殖池内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端高于所述砂层顶部;管连接于所述排污管的第一过滤器;以及埋设于所述砂层内的反冲洗管。本装置中埋设于砂层内的反冲洗管吹出的气体将砂层内的残饵和排泄物吹出至砂层上表面的水层中,混合于水层中的残饵和排泄物由排污管快速排出,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避免对东风螺造成机械损伤的风险,第一过滤器通过与反冲洗装置联动能够过滤掉由砂层清理出来的残饵和排泄物,避免捞出砂层进行清洗的时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东风螺养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东风螺双层循环水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东风螺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和南海,是福建、海南等省重要的经济螺类。东风螺栖息于潮下带泥沙底质的海域,为底栖生活的螺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贵海珍品。由于泥东风螺在自然海区的产量有限,不能满足广大的市场需求,由此便出现了东风螺专门的养殖装置来进行规模化的人工养殖。
如公告号为CN21621955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方斑东风螺养殖装置,其中设有的养殖池的底部往中心倾斜形成排污口,养殖池内铺设有养殖沙,养殖池的内四周固定设置有布水管,在养殖池的一角并与布水管相连通有进水管,布水管上等距开设有多个出水孔,过滤网格,养殖池的底部排污口处铺垫有过滤网格,滤网格的顶部与养殖沙的底部之间设有纱网。该养殖装置中的养殖池内铺设有养殖沙,养殖沙底部开设有排污口,在投喂饵料后较大的残饵以及东风螺的排泄物会存留于养殖沙层内,并不能完全随水流由纱网处排出,残饵、排泄物等会在沙层中不断积累,导致沙层恶化、发黑,引起方斑东风螺食欲下降,导致生长缓慢和疾病多发,从而需要将养殖沙捞出进行洗沙或者换沙等方式改善沙层的环境,但洗沙和换沙存在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而且可能对东风螺造成机械损伤,促进疾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东风螺双层循环水养殖装置,能够在不捞出养殖沙进行洗沙换沙,直接在养殖池内对砂层进行反冲洗,快速而安全的将砂层内的残饵和排泄物清理干净,降低工作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东风螺双层循环水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有东风螺的养殖池,所述养殖池设有上、下两层,所述养殖池内铺设有砂层,所述砂层上方设有水层,还包括:由养殖池底部穿入至所述养殖池内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端高于所述砂层顶部;管连接于所述排污管的第一过滤器;以及埋设于所述砂层内的反冲洗管。
进一步地,所述排污管顶部设有滤板,所述排污管设有多根,多根所述排污管连通有集污管,所述集污管设有第一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集污管连通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另一端口连通有集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反冲洗管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有打气泵,所述打气泵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设于水层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池底部穿入有排空管,所述排空管顶部连接有直接头,所述直接头顶端高于所述砂层,所述直接头顶部插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顶端与所述水层齐平,所述排空管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通于所述集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池分别连通蛋白质分离器和第一水泵,所述蛋白质分离器和第一水泵均连通有同一个污水处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机构连通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连通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高于下层所述养殖池且低于上层所述养殖池。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侧壁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通有多组第一补水管,每组所述第一补水管对应设于每个下层所述养殖池的顶部,所述每组第一补水管均开设有若干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池连通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出水口连通有多组第二补水管,每组所述第二补水管均开设有若干洒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28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