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428525.6 | 申请日: | 202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5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华;李张成;孙战立;王怡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5/02 | 分类号: | C09J5/02;C09J5/04;C09D11/03;G02B1/12;G02B5/04;G02B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杨志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待粘接 光学 元件 表面 处理 方法 反射 棱镜 pvcm | ||
本申请涉及潜望式摄像模组领域,提供了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所述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在所述待粘接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包括偶联剂和消光填料。本申请提供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印刷油墨之前先对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力;不仅如此,通过在油墨中引入偶联剂和消光填料,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粘接强度,从而在将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进行粘接处理时,提高粘接效果。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2110853296.1,原申请日是2021年07月27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潜望式摄像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体验要求的提高,拍摄装置的拍摄倍率的要求随之提高,对应的,镜头的高度需求增加。为降低整机堆叠高度,实现终端设备轻薄化的目的,潜望模组应运而生。潜望模组由反射棱镜或反射镜改变光路方向,通过将长焦镜头卧放,减小整机堆叠高度。通常,潜望模组采用分布式,对焦镜头采用LVCM搭载驱动,反射棱镜或反射镜采用PVCM驱动。目前,对焦镜头和LVCM的粘接和传统直立型VCM类似,两者通过镜头的真假螺纹卡扣固定,或者通过在假螺纹中贮存足够胶水粘接马达和镜头。但是,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仅靠PVCM的carrier(载体)的储胶槽粘接。随着对焦棱镜口径的增大,反射棱镜的尺寸也需要同步增大,反射棱镜和PVCM之间的粘接强度亟需增强。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以及一种反射棱镜和PVCM的粘接方法,旨在解决待粘接光学元件表面粘接强度不足,影响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处理;
在所述待粘接面印刷油墨,形成油墨层;其中,所述油墨包括偶联剂和消光填料。
本申请提供的待粘接光学元件的表面处理方法,在印刷油墨之前先对光学元件的待粘接面进行抛光,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力;不仅如此,通过在油墨中引入偶联剂和消光填料,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粘接强度,从而在将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进行粘接处理时,提高粘接效果。具体的,油墨中的偶联剂可以提高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粘接强度,有利于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的附着;而消光填料可以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的粘结能力。此外,将形成油墨层的光学元件与其他元件粘接后,粘接界面呈现黑色,可以提高得到的粘接组件的外观质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消光填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5%~10%。通过增大油墨中的消光填料的含量,提高粘接表面的粗糙度,不仅可以提高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粘接强度,而且可以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从而降低得到的粘接元件的flare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所述油墨的总重量为100%计,所述偶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通过添加一定量的偶联剂,发挥增强油墨在光学元件表面粘接强度的效果,此时,通过油墨层作为中间层,提高光学元件与其他待粘接元件之间的结合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消光填料选自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炭黑、消光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消光填料有利于增大油墨材料的粗糙度,增大接触面,提高油墨的粘结效果。当上述消光填料重量百分含量占油墨总重量的0.5%~10%时,可以有效增加粘接界面的反射率,降低得到的粘接元件的flare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8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虾清洗装置
- 下一篇:T形板双面双弧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