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25164.X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5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孙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2 | 代理人: | 黄海艳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视镜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车辆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关于一种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电子设备,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中,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应用于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的光线传感器和后视摄像头,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光线传感器采集到的车辆前方的第一光线强度信息,以及获取后视摄像头采集到的车辆后方的第二光线强度信息;根据第一光线强度信息和第二光线强度信息确定车辆的内后视镜的目标电压值;将车辆的内后视镜的电压值调整为目标电压值,以调整车辆的内后视镜的反射率。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可以降低内后视镜的防眩目成本,解决相关技术中内后视镜的防眩目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内后视镜作为车辆内部的一种标配器件,可以为车内乘员(如驾驶员)反映车辆后方情景,但当夜间行车后方车辆车灯光线过强时,会引起乘员炫目的情况。目前,为了解决炫目的问题,通常需要在内后视镜壳体和镜片安装光敏传感器,通过光敏传感器识别车辆后方的强光,根据车辆后方的强光调整内后视镜的镜片反射率,实现防眩目。但这种防炫目方法需要在内后视镜内增设光敏传感器,这会导致内后视镜的防眩目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内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车辆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内后视镜的防眩目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应用于内后视镜控制系统,所述内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的光线传感器和后视摄像头,所述内后视镜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光线传感器采集到的所述车辆前方的第一光线强度信息,以及获取所述后视摄像头采集到的所述车辆后方的第二光线强度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的目标电压值;
将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的电压值调整为所述目标电压值,以调整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的反射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的目标电压值,包括:
根据光线强度与内后视镜电压值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息对应的电压值;
将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光线强度信息对应的电压值确定为所述车辆的内后视镜的目标电压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后视摄像头采集到的车辆后方的第二光线强度信息,包括:
在通过所述光线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息检测到车辆行驶环境为夜间的情况下,获取所述后视摄像头采集到的车辆后方的第二光线强度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后视摄像头采集到的车辆后方的第二光线强度信息之前,还包括:
检测所述车辆的档位信息;
在所述车辆的档位信息为非倒挡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光线传感器基于所述第一光线强度信息检测所述车辆的行驶环境是否为夜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所述车辆的档位信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乘员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辆开启所述内后视镜的防眩目功能;
响应于所述操作指令,开启所述内后视镜的防眩目功能;
根据所述后视镜的防眩目功能的开启状态输出反馈信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内后视镜控制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51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