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24501.3 | 申请日: | 2022-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2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崔朝阳;杜谦;王佳;高建民;董鹤鸣;张宇;栾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4D3/18 |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杨立超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填料 余热 回收 利用 长距离 温差 供热 系统 | ||
1.一种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大温差供热系统由长距离热网(12)、城市热网(13)、建筑管网(17)、锅炉(8)、填料塔(9)及热交换子系统组成,长距离热网(12)和城市热网(13)通过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城市热网(13)和建筑管网(17)通过另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锅炉(8)用于对长距离热网(12)进行供热,填料塔(9)用于对锅炉(8)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并对长距离热网(12)进行供热;
所述热交换子系统包括:板式换热器(1)、热交换器(6)及热泵组成;板式换热器(1)内设有第一换热管路和第二换热管路;热交换器(6)包括:热交换器腔体和设于热交换器腔体内的热交换器管路;热泵包括:位于上方的冷凝器(2)和发生器(3)及位于下方的吸收器(4)和蒸发器(5),冷凝器(2)包括:冷凝器腔体和设于冷凝器腔体内的冷凝器管路,发生器(3)包括:发生器腔体和设于发生器腔体内的发生器管路,吸收器(4)包括:吸收器腔体和设于吸收器腔体内的吸收器管路,蒸发器(5)包括:蒸发器腔体和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的蒸发器管路;
第一供热管路与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发生器管路的出水口和第一换热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换热管路的出水口和蒸发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路连通;第二供热管路与第二换热管路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路连通;第二供热管路与吸收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吸收器管路的出水口和冷凝器管路的进水口连通,冷凝器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路连通;
所述热交换子系统还包括: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第三喷淋装置、第四喷淋装置、第一收集托盘、第二收集托盘、第一引流泵和第二引流泵,冷凝器腔体的上端和发生器腔体的上端连通,吸收器腔体的下端和蒸发器腔体的下端连通,吸收器腔体和蒸发器腔体内容置有稀溶液,发生器腔体内容置有浓溶液;发生器腔体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腔体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吸收器腔体内设有第一喷淋装置,第一喷淋装置和热交换器腔体的出水口通过浓溶液管道(15)连通;吸收器腔体的出水口与第一引流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引流泵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稀溶液管道(14)连通,发生器腔体内设有第二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和热交换器管路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收集托盘和第三喷淋装置均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第一收集托盘和第三喷淋装置通过冷剂水管道(16),连通,第二引流泵安装在冷剂水管道(16)上;第四喷淋装置设于蒸发器腔体内,第二收集托盘设于冷凝器腔体内,第二收集托盘和第四喷淋装置通过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冷凝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发生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吸收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吸收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蒸发器管路的进水口设于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的下方;第一喷淋装置设于吸收器管路的上方,第二喷淋装置设于发生器管路的上方;第一收集托盘设于蒸发器管路的下方,第一收集托盘设于位于蒸发器腔体内的稀溶液上表面的上方;第三喷淋装置和第四喷淋装置均设于蒸发器管路的上方;第二收集托盘设于冷凝器管路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长距离热网(12)和城市热网(13)通过一个热交换子系统进行热交换;
锅炉(8)通过汽水热交换器(7)对长距离热网(12)进行供热;所述汽水热交换器(7)包括:汽水热交换第一管路和汽水热交换第二管路,汽水热交换第一管路的出水口和该热交换子系统的发生器管路的进水口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供热管路连通,汽水热交换第一管路的进水口和该热交换子系统的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回水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耦合填料塔余热回收利用的长距离大温差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填料塔(9)的进水口和该热交换子系统的蒸发器管路的出水口通过该热交换子系统的第一回水管路连通,填料塔(9)的出水口和汽水热交换第一管路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45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