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的干涉测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23301.6 | 申请日: | 2022-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日宏;刘斯靓;韩志刚;马骏;陈磊;郑东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口径 位移 调整 干涉 测量方法 | ||
1.一种基于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的干涉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搭建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4),适用于装夹重量大于50kg,600mm口径以上光学元件;
步骤2、将标准平面镜(3)装夹在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4)的镜架(7)上,共光轴依次设置干涉仪(1)、扩束系统(2)、标准平面镜(3)、被测镜(5),构成干涉测量光路;
步骤3、打开干涉仪(1),口径100 mm的准直光束从干涉仪(1)出射,经扩束系统(2)形成600mm以上大口径准直光束;
步骤4、使用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4)的手轮调整标准平面镜姿态;
步骤5、调整标准平面镜(3)、被测镜(5)的姿态,直至在计算机中观察到三~四根清晰的干涉条纹;
步骤6、标定相移量,在电压信号的控制下,微位移组件中的压电晶体(14)产生纳米级步进,实现高精度机械移相;
步骤7、计算机采集多幅移相干涉图,用以解算被测镜(5)面形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的干涉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4)包括底座(6)、镜架(7)、定轴(8)、第一微位移组件(9-1)、动板(10)、俯仰调节传动组件(11-1)、偏摆调节传动组件(11-2);动板(10)平行于底座(6)的前端面设置,定轴(8)后端与底座(6)固定连接,定轴(8)前端通过第一微位移组件(9-1)与动板(10)连接,俯仰调节传动组件(11-1)的后端固定在底座(6)内,前端与动板(10)连接;偏摆调节传动组件(11-2)的后端固定在底座(6)内,前端与动板(10)连接;镜架(7)通过连接支架平行固定在动板(10)的前端面上,随动板(10)运动;俯仰调节传动组件(11-1)用于实现动板(10)的俯仰运动,偏摆调节传动组件(11-2)用于实现动板(10)的偏摆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的干涉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上向下设置在底座(6)侧面的第一手轮(12-1)和第二手轮(12-2),第一手轮(12-1)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与俯仰调节传动组件(11-1)连接,转动第一手轮(12-1)带动俯仰调节传动组件(11-1)运动进而实现动板(10)的俯仰运动,第二手轮(12-2)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与偏摆调节传动组件(11-2)连接,转动第二手轮(12-2)带动偏摆调节传动组件(11-2)运动进而实现动板(10)的偏摆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的干涉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俯仰调节传动组件(11-1)包括框架(18)、联轴器(19)、止挡块(21)、滚珠丝杆(22)、第二微位移组件(9-2)、第二调心球轴承(13-2)和两个行程开关(20);框架(18)作为支撑件,其上设有止挡块(21)和两个行程开关(20),滚珠丝杆(22)后端伸入框架(18),并通过联轴器(19)与蜗轮蜗杆结构连动,滚珠丝杆(22)的前端向前依次穿过框架(18)、底座(6)后,通过第二调心球轴承(13-2)与第二微位移组件(9-2)连接,第二微位移组件(9-2)与动板(10)连接,固定在框架(18)上的止挡块(21)和行程开关(20)分别在手动、电动调节时对滚珠丝杆(22)起限位作用;
第二调心球轴承(13-2)适用于内外两滚道轴心线间的有角偏差运动,与第二微位移组件(9-2)贴合的第二调心球轴承(13-2)外滚道随动板(10)偏转,当受电压激励时可使压电晶体(14)沿动板(10)轴向运动,滚珠丝杆(22)与第二调心球轴承(13-2)内滚道固定,仍沿底座(6)轴向运动;当调节俯仰角度后,由于动板(10)和底座(6)不平行而产生的径向剪切力将传至后方的第二调心球轴承(13-2),第二调心球轴承(13-2)内外滚道相对偏转抵消这部分力,从而对压电晶体保护壳(15)因受径向剪切力而产生的形变进行补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口径微位移调整架的干涉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摆调节传动组件(11-2)结构与俯仰调节传动组件(11-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330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