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砷含银冶炼渣协同脱除强酸性砷溶液中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21453.2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7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阮茗;郭波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郴州金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2 | 分类号: | C22B7/02;C22B7/04;C22B30/04;C22B11/00;C22B13/00;C22B15/00;C22B30/02;C22B30/06;C22B6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麓创时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9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423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砷含银 冶炼 协同 脱除 酸性 溶液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砷含银冶炼渣协同脱除强酸性砷溶液中氯的方法,利用含氯的强酸性砷溶液作为高砷含银冶炼渣浸出剂,溶液中的氯离子与银离子形成难溶的氯化银留在浸出渣中,利于浸出渣进入还原熔炼回收铅的过程中同时捕集银,一步实现银与砷、铜分离,同时脱除强酸性砷溶液中的氯。本发明用“以废治废”的思路,同时实现含铅、银、铜、砷等元素的高砷冶炼渣及高砷硫化砷渣两种含砷危险废物的铅、铜、砷、铼的高效分离及综合回收,全过程溶液闭路循环;解决了含铅、银、铜、砷废渣在浸出剂不含氯的稀硫酸体系氧压浸出过程中部份银浸出进入溶液需二次提取的缺陷;并解决了硫化砷渣处置回收工艺过程中富集产生的强酸性溶液中氯的有效脱出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技术领域,涉及高砷含银冶炼渣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砷含银冶炼渣协同脱除强酸性砷溶液中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铜铅冶金过程中脱硫烟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含铜、铼等有价金属的高砷硫化砷渣资源化利用处置方法中,其中采用高温高压氧酸浸出,从浸出渣回收硫,浸出液回收砷、铜、铼的高酸液返回浸出工序,是较为先进合理的利用方法以,整体工艺运行过程中,由于高砷硫化砷渣含氯为0.1%-0.2%,浸出过程中绝大部分进入浸出液,在生产系统中不断循环富集,生产连续运行不到半年,浸出液中的氯含量高达4克/升,对生产设备及工艺管线等不锈钢材料造成严重腐蚀,对在种强酸性高砷废水中氯的脱除,目前没有较为经济合理的方法。
传统工艺对高配溶液除氯主要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加入硝酸银,因价格昂贵,不适合工业生产;方法二:需要加入碱性中和剂后,在低酸条件下加入氧化铜,形成氯化亚铜沉淀物脱除溶液中的氯,些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碱性中和剂,增加处理成本,同时浪费了本来应做为浸出剂的硫酸;方法三:加入碱性中和剂后,用离子交换树脂脱氯,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碱性中和剂,同时浪费了本来应做为浸出剂的硫酸。
与此同时,在对含铅、银、铜、砷等元素的高砷含银冶炼渣综合收分离工艺中,采用高温高压氧化酸浸进时,在浸出砷、铜过程中有部分银被浸出,造成银与砷、铜分离不彻底,增加溶液中的分银工序。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现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砷含银冶炼渣协同脱除强酸性砷溶液中氯的方法,同时避免高砷含银冶炼渣酸性加氧浸出过程中银被浸出,实现高银冶炼渣中的砷、铜与铅、银的有效分离。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砷含银冶炼渣协同脱除强酸性砷溶液中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氧压浸出:将高砷含银废料作为脱氯原料,以强酸性含砷溶液为浸出剂,在固液比为9-10:1的条件下,保持硫酸浓度100-180g/L,温度130-150℃,在氧分压0.8-1MPa下,浸出60-100min,得到氧浸液和浸出渣;其中高砷废料含As:5%-15%、Cu:25%-45%、Pb:10%-25%、Ag:0.2%-0.6%;强酸性含砷溶液含Cl:1-4g/L、As:15-20g/L、H+:80-140g/L;氧浸液含As5+20-35g/L,H2SO480-160g/L,Cu2+20-35g/L;高砷含银废料中银在浸出过程中部分银被浸出,以Ag+入溶液与作为浸出剂的酸性含氯溶液中的Cl-生成AgCl沉淀,经液固分离,银以AgCl沉淀物进入浸出渣中,得到含铅、银、锑、铋等浸出渣,通过还原熔工艺回收铅、银、锑、铋,浸出剂中的氯同时被脱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郴州金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郴州金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1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