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420690.7 | 申请日: | 2022-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0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 发明(设计)人: | 杨琨;葛大伟;李健;刘奎阳;何亘;段国强;杨立寨;王振宇;汪进;王凯飞;何立军;李辰辉;余纪良;苏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云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40/289 | 分类号: | G06F40/289;G06F16/2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刘聪超 |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据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数据中台接收到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状态预处理;基于数据属性将状态预处理后的数据划分为功能数据以及特征数据;提取特征数据的第一特征词进行关联分析;提取功能数据的第二特征词进行功能分析;基于关联分析结果以及功能分析结果,确定数据中台接收到的数据存在的数据异常以及数据中台存在的本身异常。通过依次分析特征数据的第一特征词以及功能数据的第二特征词,得到关联分析结果以及功能分析结果,确定数据中台接收到的数据存在的数据异常以及数据中台存在的本身异常,提高数据中台工作效率,确保数据中台正常运行以及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工作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大企业都将重点转向数字化,生产、作业数字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各业务单元业务与数据的沉淀,构建包括数据技术、数据治理、数据运营等数据建设、管理、使用体系,实现数据赋能的数据中台应运而生。数据中台,是新型信息化应用框架体系中的核心,实现企业大数据采集、治理、分析挖掘、指标应用等功能。其中,数据中台中的数据分析功能最为重要,而对于数据的异常分析以及对数据中台异常的分析是很少见的。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系统,用以通过对数据中台收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还通过对功能数据与特征数据的划分,依次分析特征数据的第一特征词以及功能数据的第二特征词,得到关联分析结果以及功能分析结果,确定数据中台接收到的数据存在的数据异常以及数据中台存在的本身异常,提高数据中台工作效率,确保数据中台正常运行以及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工作正常。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数据中台接收到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状态预处理;
步骤2:基于数据属性将状态预处理后的数据划分为功能数据以及特征数据;
步骤3:提取特征数据的第一特征词进行关联分析;
步骤4:提取功能数据的第二特征词进行功能分析;
步骤5:基于关联分析结果以及功能分析结果,确定所述数据中台接收到的数据存在的数据异常以及所述数据中台存在的本身异常。
优选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方法,获取数据中台接收到的数据,对所述数据进行状态预处理,包括:
将数据中台在预设操作行为下接收到的每个数据依次输入到数据熵值计算模型,得到每个数据的数据熵值;
根据数据中台接收数据的时间,对所有数据熵值进行时间排序,并得到每两个相邻数据的熵值差;
提取熵值差大于预设熵值差的第一相邻数据,并剔除所述第一相邻数据中的后一个数据,保留所述第一相邻数据中的前一个数据;
提取熵值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熵值差的第二相邻数据并保留;
基于保留的数据,构建数据链,并按照数量相等原则将所述数据链划分为若干数据子链。
优选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台的数据分析方法,基于数据属性将状态预处理后的数据划分为功能数据以及特征数据,包括:
构建功能区域以及特征区域,并将所有数据子链放入所述功能区域;
获取每个数据子链的数据内容,输入到数据子链属性指数计算模型,得到每个数据子链的属性指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云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云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06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