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结构现浇楼板的桁架式支模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9199.2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0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翁建军;童生生;吕焕明;王彦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李鑫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结构 楼板 桁架 式支模 体系 | ||
一种用于钢结构现浇楼板的桁架式支模体系,包括主体结构工字钢梁、支撑梁组件、安装座系统,所述安装座系统包括:板体组件,位于主体结构工字钢梁翼板处,板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板I和固定板II;吊杆,设置在主体结构工字钢梁腹板侧端并用于连接固定板I和固定板II;调节螺母,设置在固定板I与吊杆、固定板II与吊杆的连接处;抵接板,设置在吊杆上并位于主体结构工字钢梁翼板侧端;托梁,设置在吊杆上并用于安装支撑梁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座系统,既适用于翼缘宽度大于200mm的主体结构钢梁,也能安装在翼缘宽度小于等于200mm的主体结构钢梁上,而且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具有安装简单、应用灵活、周转利用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结构现浇楼板的桁架式支模体系。
背景技术
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将上、下层纵向钢筋与弯折成形的小直径钢筋焊接定型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成一体而形成的组合模板。
钢筋桁架楼承板可在工厂标准化生产,可以钢筋排列间距分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致,从而提高了楼板的施工质量,可显著减少现场钢筋绑扎工程量,加快施工速度,增加施工安全保证,具有安装简便、施工速度快、质量控制好的优势。因此,随着钢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申请公布号为CN113293990A的文件公开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支撑结构及钢结构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主体结构钢梁,呈工字型结构,与主体结构钢柱连接;支撑梁组件,由依次插接的端部桁架梁I、中间桁架梁、端部桁架梁II组成,用于支撑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梁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组件的下方,用于将支撑梁组件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可拆卸连接。其中,钢梁连接组件包括:支板I、支板II、螺母、耳板I以及耳板II,支板与耳板之间活动连接并通过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母来对耳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固定,从而对主体结构钢梁进行锁定。
在实际施工场景中,会根据场景的需求选择不同尺寸的主体结构钢梁,例如翼缘宽度大于200mm的主体结构钢梁,选择上述的夹板结构或类似结构的结构可以实现对连接组件的固定,但是如果主体钢梁结构翼缘宽度小于等于200mm,夹板结构的锁定深度也相应小于200mm,导致连接组件的结构强度和承重不足,在其上安装支撑梁组件存在一定的隐患,因此应用场景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结构现浇楼板的桁架式支模体系,通过设置由板体组件、吊杆、调节螺母、抵接板、托梁构成的安装座系统,既适用于翼缘宽度大于200mm的主体结构钢梁,也能安装在翼缘宽度小于等于200mm的主体结构钢梁上,而且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具有安装简单、应用灵活、周转利用率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钢结构现浇楼板的桁架式支模体系,包括主体结构工字钢梁和支撑梁组件、用于将支撑梁组件与所述主体结构工字钢梁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座系统,所述安装座系统包括:
板体组件,位于所述主体结构工字钢梁翼板处,板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板I和固定板II;
吊杆,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工字钢梁腹板侧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板I和固定板II;
调节螺母,设置在所述固定板I与吊杆、固定板II与吊杆的连接处;
抵接板,设置在所述吊杆上并位于所述主体结构工字钢梁翼板侧端;
托梁,设置在所述吊杆上并用于安装所述支撑梁组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板I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工字钢梁翼板外侧且长度大于翼板长度;所述固定板II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工字钢梁腹板的侧端并与翼板表面贴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板I和固定板II上均设置有用于置入所述吊杆的侧开孔道,并且所述调节螺母的直径大于所述侧开孔道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91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