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综合公共服务的碳普惠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9095.1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7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钟达;雷文锋;程国松;崔传建;方兴;龚宏锐;林高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思极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Q20/36;G06Q20/08;G06Q30/0208;G07F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轩青涛 |
地址: | 344121 江西省抚州市抚州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综合 公共 服务 碳普惠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综合公共服务的碳普惠系统,包括低碳应用单元、碳普惠商城和支付单元;所述低碳应用单元用于低碳行为数据采集及量化,为碳减排量及碳币核算提供数据来源;所述支付单元包括电子钱包支付及聚合支付系统,为线下商户、线上商城提供便捷支付功能。本发明有效提高碳中和统计效率,提高城市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碳减排治理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综合公共服务的碳普惠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国际主流的研究表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所带来的危机,各国政府围绕低碳发展,对高碳排放的领域、行业、企业出台了约束、鼓励及市场化相结合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松动了当前的碳锁定效应,但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局面仍然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
环境权益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也得到更多的重视。每个人都公平享有清洁空气、清洁水、清洁土地的权利。碳排放权已成为环境权益的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每个人都没有办法置身事外。它不仅仅是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责任,需要每个人行动起来共同应对,通过政策协同、产业协同、技术协同、区域协同、市场协同,创新适宜的低碳发展模式,碳普惠制应运而生,但是现有技术中还是通过人工统计的方式去计算,未有能够整合碳普惠制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综合公共服务的碳普惠系统及方法,有效提高碳中和统计效率,提高城市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碳减排治理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综合公共服务的碳普惠系统,包括低碳应用单元、碳普惠商城和支付单元;所述低碳应用单元用于低碳行为数据采集及量化,为碳减排量及碳币核算提供数据来源;所述支付单元包括电子钱包支付及聚合支付系统,为线下商户、线上商城提供便捷支付功能。
其中,所述系统记录并量化个人、单位节能低碳行为的减碳量,按照制定的兑换规则将减碳量核算成碳币,用于优惠兑换及碳普惠商城服务。
其中,所述低碳行为包括个人步行、公交乘车、共享电单车骑行的低碳出行应用。
其中,所述聚合支付系统集成了微信支付、支付宝、电子钱包、银联的支付方式为一体。
其中,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内的发电量、含碳排放机组电量、零碳机组电量,含碳排放的外来电量及其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统计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在系统中展示,从而全面直观地反映该时间段内全社会消耗电力的碳排放综合情况。
一种基于综合公共服务的碳普惠方法,具体包括: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或移动互联技术,获取公共机构低碳行为相关数据,从而衡量评价个人、单位节能减排的行为,通过预设算法将相关行为量化成碳币;
碳币进入到碳市场及碳普惠商城,经过交换汇集,可用于抵消控排企业配额,或者用于于优惠兑换及碳普惠商城服务。
其中,所述低碳应用单元还包括设置在公交站的低碳行为量化采集装置,所述低碳行为量化采集装置包括座体和设备舱;所述座体固定设置在公交站台上,所述设备舱外表面从上至下设置有多个扫码窗口;所述扫码窗口用以扫描用户的碳普惠系统账号;多个扫码窗口外还设置有一环形触屏显示带;所述环形触屏显示带可显示公交线路循环站点及公交车所处位置并能通过触屏切换显示的公交线路;所述设备舱内还设置有短距离通信模块,可与停靠公交站台的公交车上的公交刷卡扫码机通讯连接;用户通过扫码窗口扫描碳普惠系统账号,然后上公交后通过公交刷卡扫码机扫码付钱乘坐公交,低碳行为量化采集装置通过与公交车上的公交刷卡扫码机的通讯连接确认用户乘坐的公交车,在到达站点,用户下公交车后,再次通过下车公交站点的低碳行为量化采集装置扫码获得该低碳行为的碳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思极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思极智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90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