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筒装配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7432.3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2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隋永强;杨红;邓银声;梁应芬;郭彤;魏晓四;杨林芝;滑宇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筒装配机构,包括底板、侧支架板、柱组装驱动部、筒壳组装驱动部和接料部;在底板的两侧对称设置侧支架板,在侧支架板上固定设置轴承座,在轴承座上转接设置驱动转轴;在侧支架板的一侧设置筒壳组装驱动部,在侧支架板的另一侧设置柱组装驱动部,在柱组装驱动部与筒壳组装驱动部之间设置接料部;决现了有的电电池组装生产中组装时容易出现错位卡壳的情况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柱筒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电池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在电池的外部套上一层铁壳,生产时分别将铁壳和电池先分别进行生产,然后再将铁壳套在电池上将二者进行组装,在铁壳与电池的组装中,需要使用的专门的组装设备来进行组装,在组装的过程中,需要分别对铁壳和电池进行输送后再在一个统一的设备上就组装后再输送出,普通的设备在组装生产过程中,常常在各部的连接处出现连接不顺畅,特别是组装的对接处,常常会出现错位而造成组装卡壳甚至是损坏的情况,这样就非常的影响生产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筒装配机构,解决现有的电电池组装生产中组装时容易出现错位卡壳的情况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柱筒装配机构,包括底板、侧支架板、柱组装驱动部、筒壳组装驱动部和接料部;在底板的两侧对称设置侧支架板,在侧支架板上固定设置轴承座,在轴承座上转接设置驱动转轴;在侧支架板的一侧设置筒壳组装驱动部,在侧支架板的另一侧设置柱组装驱动部,在柱组装驱动部与筒壳组装驱动部之间设置接料部;述的柱组装驱动部的驱动方法是通过入电弓杆将圆柱推入到圆筒中;所述的筒壳组装驱动部的驱动方法是通过入壳弓杆将圆筒固定在组装环上,在圆柱将要落入到出料输送的时候自动释放;所述入电弓杆的驱动方法是通过入电驱动槽的槽形变化而使入电弓杆在入电转轮内伸缩;所述入壳弓杆的驱动方法与入电弓杆的一致。
优选的,接料部包括中心连接座、定位连接座、入电接料环、定位模环、组装环;中心连接座设置为一根圆筒套接并固定在驱动转轴的中心;在中心连接座的外侧套接设置定位连接座,定位连接座设置为圆筒状;在定位连接座的外侧中间套接设置定位模环,在定位模环两侧定位连接座上分别套接设置入电接料环和组装环。
优选的,定位模环设置为一个凸形状的圆环,在定位模环的环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入电接料环设置为圆环,在入电接料环的外侧与定位模环的通孔对应设置接料台;所述组装环设置为圆环状,在组装环的外侧与定位模环的通孔对应设置锯齿转状的接料台。
优选的,筒壳组装驱动部包括入壳驱动环、入壳驱动连接座、入壳转轮和入壳弓杆;入壳驱动连接座设置为圆筒状,其剖面设置为倒U形,入壳驱动连接座的一侧与侧支架板连接;在入壳驱动连接座上设置入壳驱动环,入壳驱动环设置为一个圆筒环,在入壳驱动环上设置有入壳驱动槽;在入壳驱动环的一侧设置入壳转轮,入壳转轮设置为圆筒转,其剖面设置为倒U形,入壳转轮设置在中心连接座上;在入壳转轮的轮沿上对应定位模环的通孔处设置入壳通道,入壳通道内设置入壳弓杆,入壳弓杆的一端设置在入壳驱动槽内。
优选的,入壳弓杆包括入壳弓杆主杆和伸缩杆;所述入壳弓杆主杆设置为一根圆轴,所述伸缩杆设置为一根圆轴;在入壳弓杆主杆的一端设置第一弓杆副杆腔,所述伸缩杆滑接设置在第一弓杆副杆腔内;在入壳弓杆主杆的另一端设置驱动轴承;在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胶头,在入壳弓杆主杆上设置有定位滑块;所述驱动轴承设置在入壳驱动槽内;所述定位滑块设置在入壳转轮的一侧。
优选的,柱组装驱动部包括入电驱动环、入电驱动连接座、入电转轮和入电弓杆;入电驱动连接座设置为圆筒状,其剖面设置为倒U形,入电驱动连接座的一侧与侧支架板连接;入电驱动连接座上设置入电驱动环,入电驱动环设置为一个圆环,在入电驱动环上设置入电驱动槽;在入电驱动环的一侧设置入电转轮,入电转轮设置为圆筒转,其剖面设置为倒U形,入电转轮设置在中心连接座上;在入电转轮的轮沿上对应定位模环的通孔处设置入电通道,入电通道内设置入电弓杆,入电弓杆的一端设置在入电驱动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昆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74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