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高温期中华绒螯蟹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14138.7 | 申请日: | 2022-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3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 发明(设计)人: | 冯广朋;沈晨晨;黄晓荣;宋超;耿智;王思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杨琴 |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高温 中华 绒螯蟹 养殖 成活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高温期中华绒螯蟹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包括:选择具有进排水设施的室外池塘或室内水池作为养殖场所;通过机器调节或物理遮阳的方法降低水体温度;保持水体新鲜、调控水质并补充水体营养;采用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膨化下沉型促消化颗粒饲料为辅的投喂策略。本发明通过合理控温、提升水体质量、补充水体营养、加强饵料投喂等方式提出了一种高温期中华绒螯蟹的养殖方式,完善水体质量和营养指标,增强中华绒螯蟹自身体质,从而提高高温期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高温期中华绒螯蟹养殖成活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大闸蟹、河蟹,属于十足目(Decapoda)弓蟹科(Varunidae)。中华绒螯蟹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各省通海水域,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华绒螯蟹的主产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对中华绒螯蟹养殖造成巨大影响。极端高温会抑制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和生长,且长期处于高温水体中会增加中华绒螯蟹患病几率和降低成活率。
水温是直接影响中华绒螯蟹亲体繁殖和幼体发育的关键环境因子。全球变暖会造成水体暖化,水温升高能够间接导致水体溶解氧量降低、富营养化加重,有机物溶解加速,水体营养物负荷增加等问题。此外,诸多研究也表明高温不利于成蟹的生长,其适宜生存水温应小于30℃。通常情况下,水温35℃时中华绒螯蟹不再摄食,而长期高温胁迫(30℃)下中华绒螯蟹则会停止蜕壳生长,死亡率增高。从高温水域(35~40℃)到最适温度水域(24~28℃)过程中,中华绒螯蟹成蟹的游泳速率逐渐升高,亦表明高水温环境对成蟹的胁迫。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当前极端高温天气日益增多。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该季节中华绒螯蟹养殖成活率低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高温期中华绒螯蟹养殖成活率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合理控温、提升水体质量、补充水体营养、加强饵料投喂等方式提高了高温期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存活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高温期中华绒螯蟹养殖成活率的方法,包括:
(1)选择具有进排水设施的室外池塘或室内水池作为养殖场所;
(2)养殖池水体温度控制在25℃以下,透明度为50~60cm,溶氧量7mg/L,pH为7~7.5,保持水体新鲜、调控水质并补充水体营养;其中,所述溶氧量通过增氧设备控制;所述补充水体营养指通过添加钙镁肥料补充水体中的钙、镁含量;
(3)采用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膨化下沉型促消化颗粒饲料为辅的投喂策略,动物性饵料投喂量不低于投饵总量的50%,投饵总量为中华绒螯蟹亲蟹体重的6%~7%。
所述步骤(1)中养殖场所的深度为1.5~2.0米,养殖密度为1~3只/m2。
所述步骤(1)中室外池塘采用黑色遮阳膜或光伏板在池塘正上方处设遮阴棚。光伏板,便于室外养殖池塘遮阳的同时能够吸收光能用于发电,增加能源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养殖池可铺设大量石头、泥沙等底质,为中华绒螯蟹提供挖掘洞穴的条件,以便遮阳。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养殖池若为室外池塘,则可在其底部栽种充足的水草,水草在降低水温的同时具有提供饵料和隐蔽场所、净化水质等功能。
所述步骤(2)中室外池塘作为养殖场所,在高温天的三个时间段10:00、14:00、18:00,在池塘的四角和中心点各人工投放冰块以降低池塘水温;室内水池作为养殖场所,安装制冷机,人工调节水池的水温。
所述步骤(2)中增氧设备为氧气泵和波轮增氧机,使水体溶氧量充足,在养殖池内形成立体增氧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4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