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13257.0 | 申请日: | 2022-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7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缪诚;洪德和;杨奕人;李锋;钮卫东;胡洋洋;赵琳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3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农业 投入产出 数据 农田 生态系统 估算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农田系统碳汇估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方法,其包括获取预设区域内农田所涉及的碳源种类,以及与每种碳源对应的碳排放信息和农业投入数据;对碳源种类、碳排放信息以及农业投入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预设区域内农田的总碳排放量;获取预设区域内农田所涉及的农作物种类,以及与每种农作物对应的碳吸收信息和农业产出数据;对农作物种类、碳吸收信息以及农业产出数据进行计算,得到预设区域内农田的总碳吸收量;对总碳排放量与总碳吸收量进行估算,得到预设区域内农田的碳汇量。本申请具有提升农田碳汇量测算方法的科学性与便利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农田系统碳汇估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方法。
背景技术
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即碳源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
农作物种植是农业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世界农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作物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排放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当农作物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排放量时,便形成相应的碳汇。
现有技术中测量农田碳汇量的方法包括面积法,也即通过碳汇系数(单位面积的碳汇量)乘以面积得到碳汇量的快速估算方法,不同气候区种植类型不同,其碳汇系数也不同,面积法可控制的变量较少,是一种粗略的农田碳汇量测算方法,准确性欠佳;现有技术中测量农田碳汇量的方法还包括农田灌溉设备碳汇量测算法,但是该方法的实施例需要对农田灌溉设备数据进行大量的采集与整理,实施起来较为耗时。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通过现有技术中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农田碳汇量的准确测量,可见现有技术中农田碳汇量测算方法的科学性与便利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农田碳汇量测算方法的科学性与便利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农业投入产出数据的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区域内农田所涉及的碳源种类,以及与每种所述碳源对应的碳排放信息和农业投入数据;
对所述碳源种类、所述碳排放信息以及所述农业投入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所述预设区域内农田的总碳排放量;
获取所述预设区域内农田所涉及的农作物种类,以及与每种所述农作物对应的碳吸收信息和农业产出数据;
对所述农作物种类、所述碳吸收信息以及所述农业产出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所述预设区域内农田的总碳吸收量;
对所述总碳排放量与所述总碳吸收量进行估算,得到所述预设区域内农田的碳汇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碳源种类、碳排放信息以及农业投入数据计算出所有碳源的总碳排放量,还通过农作物种类、碳吸收信息以及农业产出数据计算出所有碳源的总碳吸收量,最后再依据总碳吸收量与总碳排放量计算出所需的碳汇量;由于碳源种类、碳排放信息、农业投入数据、农作物种类、碳吸收信息以及农业产出数据都比较便于获取,故碳汇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计算得出,且碳源种类、碳排放信息、农业投入数据、农作物种类、碳吸收信息以及农业产出数据都能准确反馈出农田碳循环的特性,故计算出的碳汇量也是较为准确的,综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在短时间内获取较为准确的碳汇量,从而便于提升农田碳汇量测算方法的科学性与便利性。
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碳源种类包括化肥、农药、农膜产品、化石燃料以及农田灌溉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化肥、农药、农膜产品、化石燃料以及农田灌溉设备为农田中主要的碳源,如此便于使最后计算得到的碳汇量便于更贴近农田真实的碳汇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3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