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启动自锁电路和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99163.2 | 申请日: | 202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79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艳;姜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启动 电路 判断 方法 | ||
1.一种电动启动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
自锁电路包括电池BT1、电源电压VDD5、电阻R13~电阻R24、电容C3~电容C5、二极管D5~D8、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8和N沟道mos管Q7;
三级管Q6的发射级和三级管Q6的基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4,三级管Q6的集电极引出作为供电端口BAT_2,三级管Q6的基极经电阻R16和N沟道mos管Q7的漏极连接,N沟道mos管Q7的源极与电池BT1的负极相连,N沟道mos管Q7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24的一端相连,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电池BT1的负极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7的一端和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8的另一端经电阻R23与单片机端口ON_C相连,二极管D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6的另一端引出作为启动端口BAT_1,电容C3与二极管D6并联;
三级管Q6的发射级经二极管D5和电容C4与电池BT1的负极相连,电阻R17与二极管D5并联,二极管D5与三级管Q5的发射级相连,三级管Q5的基极经电阻R21和三级管Q8的集电极连接,三级管Q5的发射级和基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9,三级管Q8的发射级与电池BT1的负极相连,三级管Q8的基极经电阻R18和电源电压VDD5相连,三级管Q8的发射级和三级管Q8的基极之间并联有一个电阻R20,三级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3的一端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引出作为电压检测端口ONOFF_AD,电阻R22和电容C5分别与电容C4并联;
电池BT1的负极接地,三级管Q6的发射极和电池BT1的正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启动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阻R15分别与二极管D7的负极和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电阻R23相连,二极管D7的正极与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6的负极引出作为启动端口BAT_1,三级管Q6的发射级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分别与电容C4和三级管Q5的发射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启动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压检测端口ONOFF_AD接单片机的A/D管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启动自锁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自锁电路还包括启动键,启动键连接在电池BT1的正极和启动端口BAT_1之间。
5.应用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自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按启动键和安装电池先后顺序的过程中,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自锁电路通电后,实时A/D采样检测所述自锁电路中的电压检测端口ONOFF_AD的电压,将A/D采样出的第一个电压赋值到最大电压值M,同时设置更新次数Z为0,设置采样次数K为1;
步骤2:延时预设的固定延时时间X;
步骤3:通过实时A/D采样检测所述自锁电路中的电压检测端口ONOFF_AD的电压,当采样次数K等于预设的采样次数阈值后,将更新次数Z与预设的充电次数阈值进行比较判断,获得安装电池和按启动键的先后顺序的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3,具体为:
步骤31:完成步骤2后,继续实时A/D采样检测所述自锁电路中的电压检测端口ONOFF_AD的电压,将采样次数K加1,并且将A/D采样出的电压值作为新电压值N并赋值与最大电压值M进行比较判断:
若新电压值N大于最大电压值M且大于的部分超过预设的容差阈值Y时,则将新电压值N赋值给最大电压值M,并且将更新次数Z加1;
若新电压值N小于或等于最大电压值M与容差阈值Y之和,则新电压值N不赋值给最大电压值M,并且更新次数Z保存不变;
步骤32:完成步骤31后,将采样次数K进行比较判断:
若采样次数K小于预设的采样次数阈值,延时预设的固定延时时间X,然后回到步骤31继续进行A/D采样,并对下一个采样检测的电压进行判断处理;
若采样次数K等于预设的采样次数阈值,不再继续进行A/D采样,并根据更新次数Z判断获得安装电池和按启动键的先后顺序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916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