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97459.0 | 申请日: | 202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8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彭爱军;邵利英;朱培;曹德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誉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26 | 代理人: | 李小艳 |
地址: | 225007***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变 组织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体,以及连接在回收罐体两侧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回收罐体内开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回收罐体的底部开设有取出口。本发明可提高术中获取鞍区病变的标本量,进一步提高术后精准病理诊断鞍区病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变组织术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鞍区位于颅底中央,空间狭小,位置较深,周围毗邻重要神经和血管结够,常见的鞍区病变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鞍结节脑膜瘤。目前该疾病的治疗绝大多数均采用经鼻蝶鞍区病变切除。而术中大量获取鞍区病变组织较为困难,如果开发一种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将极大提高术中鞍区病变标本的数量,并进一步提高鞍区病变术后病理诊断的准确率。
目前经鼻蝶鞍区病变切除手术,术中取标本的方法为用取瘤钳反复多次反复抓取鞍区病变组织。经鼻蝶鞍区病变切除手术通道较狭窄,操作受限,尤其是在获取鞍区病变病理组织时。其次,术中部分鞍区病变组织如垂体腺瘤质地较软,甚至像“豆腐”一样,第三,部分鞍区病变较小,如垂体微腺瘤,术中不易准确获取病理标本。因此常规获取病理标本时,存在取材费时;部分情况可能出现取材偏差,没有取到真正的标本,为术后精准病理诊断带来困惑,为此,我们提供了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体,以及连接在回收罐体两侧的进口管和出口管,所述回收罐体内开设有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回收罐体的底部开设有取出口。
优选的,所述进口管与出口管的尺寸结构相同,所述进口管和出口管上均设有两个凸起块。
优选的,所述回收罐体的直径为20mm,高度为50mm。
优选的,所述进口管的长度为15mm,内径为4.5mm,外径直径为8mm。
优选的,所述凸起块为边长2mm的正方体。
优选的,所述开口为0.8mm。
优选的,所述取出口的直径为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可提高术中获取鞍区病变的标本量,进一步提高术后精准病理诊断鞍区病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罐体;2、进口管;201、凸起块;3、出口管;4、弧面;5、开口;6、取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案例一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鞍区病变组织术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体1,以及连接在回收罐体1两侧的进口管2和出口管3,回收罐体1的直径为20mm,高度为50mm,回收罐体1为密闭容器,回收罐体1内开设有弧面4,弧面4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口5,开口5为0.8mm,回收罐体1的底部开设有取出口6,取出口6的直径为10mm,取出口6可用于手术中取出吸出的鞍区病变组织。
实施例二
下面结合具体的工作方式对实施例一中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74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