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1390830.0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1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凯;姚箭;何勇;王振;刘举;邓树新;蒋欣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M7/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扬帆;吴静安 |
地址: | 21009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人防 设施 爆炸 效应 模拟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的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验装置,包括由底板、剪力墙体围成的内爆炸荷载发生室、安装有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座、防护密闭门以及防护窗板,所述传感器基座设置于内爆炸荷载发生室内,所述剪力墙体上开设有门框与窗框架,所述防护密闭门、防护窗板分别对应地装设于门框与窗框架内。有益效果:能够实现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现多种毁伤元的高精度测试和多种防护设备内爆炸动力响应及毁伤效应的获取,较好地解决了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模拟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爆炸效应及工程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人民防空工程、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规模大、投资经费多、战略地位突出,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国防力量的基石,同时也是敌对势力的主要打击目标。近年来,恐怖爆炸频发,领海边界斗争升级,军事威胁加剧,重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我国重大人防工程面临的安全形势空前严峻。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人防及国防工程多是由单个或多个密闭、半密闭的空间结构组成,为了高效毁伤此类目标,涌现了以内爆炸效应为主要毁伤作用的钻地温压武器。与传统弹药不同,温压弹药能量密度更高,表现出高速破片、长时高冲量冲击、高热辐射及耗氧窒息等相结合的多重耦合毁伤机制,在作用机制和毁伤机理方面突破了传统人防及国防工程防护结构设计理论所涵盖的范围。
由于炸药爆炸特殊的多阶段释能过程和结构约束作用,密闭空间内爆炸的作用规律与毁伤效果与开放空间差异极大。以城市人防工程为代表的密闭空间内爆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冲击波、热辐射毁伤效应及耗氧窒息显著增强,爆轰产物膨胀作功(准静态压力)的有效作用时间更长,且爆炸冲击波、热辐射与耗氧的多场耦合作用使其对目标的毁伤效应更复杂,对隐藏在内部的人员和工程防护结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限于试验装置和试验条件,针对原型城市人防设施的内爆炸效应模拟装置一直是个难题。传统的内爆炸模拟装置大多采用圆柱体或球体结构,尺寸普遍较小,且防护门的安装则以平放为主,而城市人防设施主要以长方体型为主,且人防设施不同部位建有防护密闭门等人防防护设备,缺乏炸药内爆情况下防护设备的动力响应及破坏效应的实验研究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模拟实验装置的缺乏,提供了一种用于模拟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验装置,用于完成封闭矩形空间、允许泄爆的半封闭空间内爆炸冲击波传播分布规律、新型弹药内爆炸能量输出机制及多毁伤元传播分布规律、人防防护设备内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爆炸毁伤规律试验研究,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验装置,包括由底板、剪力墙体围成的内爆炸荷载发生室、安装有传感器的传感器基座、防护密闭门以及防护窗板,所述传感器基座设置于内爆炸荷载发生室内,所述剪力墙体上开设有门框与窗框架,所述防护密闭门、防护窗板分别对应地装设于门框与窗框架内。
所述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验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内爆炸荷载发生室通过布设固定自由场压力传感器、壁面压力传感器以及准静态压力传感器进行空气冲击波压力测试;通过布设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进行内爆炸释放的热辐射测试。
所述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验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设定爆心位于爆炸荷载发生室的几何中心位置,传感器基座包括:
固定于抗爆室底板的对角线上的支架,用于固定所述自由场压力传感器和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设置于剪力墙的内壁以及底板上壁面压力传感器底座,用于装设所述壁面压力传感器与准静态压力传感器。
所述城市人防设施内爆炸效应的模拟实验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传感器底座的主体为半封闭的圆柱状壳体,所述壳体的敞口开设有用于安装传感器的连接孔,所述壳体的底部、侧壁设有供传感器通信线缆通过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90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