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虫菌复合技术绿色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81387.0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1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德英;张广杰;孟卓;张帅;徐业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60 | 分类号: | C05G3/60;C05F17/20;C05F17/80;C05F15/00;A01G13/00;A01G22/5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齐强军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复合 技术 绿色 棉花 黄萎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虫菌复合技术绿色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病田棉秆离田具体是将棉花黄萎病重病田的棉秆要在秋季收获棉花以后,采用玉米青储机械收获,留茬高度为10cm,棉秆离田后,病田需在土壤上冻前深耕,以冻死在耕作层的棉花黄萎病病菌,进一步降低棉花黄萎病的病原基数。本发明通过病田棉秆离田、辅加牛粪和腐解菌好氧发酵、白星花金龟过腹转化为虫砂、虫砂复合生防菌作为底肥施于病田等步骤,创新实现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控的难题,并且还带动牛粪和虫体的资源化利用,高蛋白的虫体可应用于生态养殖业,真正实现了棉花产业的节本增效和良性循环,并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农业循环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虫菌复合技术绿色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3759.26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82.76%,棉花产量达512.9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9.5%。新疆棉花产业在全国棉花生产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着全国棉花产业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在高产高效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领域,处于世界棉花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但新疆棉花产业正面临种植成本高效益低、水资源吃紧、土壤质量和有机质下降、耕层地膜残留和连作障碍等问题日益突出,尤为严重的是,在土地资源吃紧的情况下,长年连作棉田棉花黄萎病发生日趋加重。
棉花黄萎病是严重威胁棉花产业的土传病害,并且微菌核适应性强,且在土壤中广泛分布,研究表明,带棉花黄萎病病菌的棉秆连年还田可能是造成棉花黄萎病连年加重的重要原因,针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最为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但目前进展缓慢,栽培措施上有机肥与生防菌相结合的措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整体来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不尽人意。
目前针对棉秆的资源化利用有能源化、原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和饲料化,由于棉秆产生相对分散、质地轻,运输不便、含游离棉酚等原因,其利用方式最大的部分还是直接还田作为肥料;由于连年的秸秆直接还田,棉秆的肥料效应在递减,而其弊端凸显。受棉秆还田粉碎粒度和翻耕质量限制,棉秆直接还田对于翌年的棉花整地、播种、出苗和产量等都有不利的影响,并且棉秆富含木质素和具有高的C/N比,棉秆在耕层土壤发酵过程中不仅与下茬棉花争抢氮肥,无形中增加农民对化肥的投入,而且棉秆腐解率有限,肥效自然大打折扣。
近年来棉秆离田间接还田模式引起重视。棉秆好氧酵化生产有机肥由于周期长,见效慢,被逐渐弃用;棉秆厌氧产沼,然后沼渣还田的模式因前期投入成本高,沼渣含大量的水分,加工、储存和运输不便,整体收益低等缘故发展缓慢。利用棉秆生产生物炭发展迅猛,生物炭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很好的作用,但生物炭的生产条件苛刻,且成本高,一时很难在棉田推行。棉秆牲畜过腹还田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限于棉秆粗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含游离棉酚等因素,棉秆饲料化应用有限,并且牲畜集约化养殖,导致种养分离,牲畜粪便还田受阻,被随意堆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浪费资源,不利于棉田的培肥地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虫菌复合技术绿色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希望提供一种基于虫菌复合技术绿色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方法,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虫菌复合技术绿色防控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病田棉秆离田具体是将棉花黄萎病重病田的棉秆要在秋季收获棉花以后,采用玉米青储机械收获,留茬高度为10cm,棉秆离田后,病田需在土壤上冻前深耕,以冻死在耕作层的棉花黄萎病病菌,进一步降低棉花黄萎病的病原基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大学,未经新疆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13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