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级13Cr防腐隔热油套管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11380729.7 | 申请日: | 202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9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加德;周丽;蒋龙;王绪华;殷凤仕;杨杰;李重阳;黄日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美生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41/02;C09J161/10;C09J11/04;C08K7/28;C08L61/10 |
代理公司: | 淄博汇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95 | 代理人: | 边雁 |
地址: | 2563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级 13 cr 防腐 隔热 套管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级13Cr防腐隔热油套管组件,通过在接箍连接段采用专门制备的隔热衬套和间隙填充材料,采用不同于现有技术的隔热材料‑金属材料连接方式,并在衬管设置连通孔,改变了接箍连接段油水、汽水物料接触金属壁面时和充填隔热材料时的相态,提高了接箍连接段的整体抗腐蚀能力和整体隔热能力,降低了接箍外壁温度和接箍连接段的散热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井产能并降低单位稠油产出的操作费用,并较易实现如两年以上的正常使用寿命,特别适用于超临界注汽的稠油吞吐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采油用保温管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级13Cr防腐隔热油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我国稠油资源储藏丰富、分布也较广泛,目前已开发的稠油油田主要有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
目前,国内的稠油热采主要通过垂直采油井筒和吞吐法采油模式,使用由预应力隔热油套管串接而成的管路,进行蒸汽下注和含水稠油上举。所述垂直采油井筒的筒壁由水泥浆固化而成,垂直采油井筒内装设由预应力隔热油套管(单根长度如6-10m)串接而成的管路,隔热油套管间通过接箍组件密封连接;通过隔热油套管管路,按适当程序进行蒸汽下注和含水稠油上举等生产操作,有些油井在下注蒸汽前还下注二氧化碳或化学助剂以提高采油率。
预应力隔热油套管的现行标准为SY/T 5324-2013。隔热油套管的同心内外金属管间为隔热腔,装有硅酸铝棉、空心玻璃微珠、气凝胶棉等隔热材料和吸氢剂,可辅以多层铝箔,再抽真空或抽真空后充入如2MPa氮气、氩气。高压含水稠油上举时所含氢气会经内管壁渗出到隔热腔室中,吸氢剂可控制隔热腔室中的氢气分压以保证隔热能力;充入导热系数远低于氢气的氮气、氩气可保证渗入氢气后隔热腔室的隔热效果升幅较小。
隔热油套管管路的操作条件,蒸汽下注(注汽)时一般为如350-400℃、17-26MPa、干度≥77%。含水稠油上举(抽油)时一般为如120-140℃、4-12MPa(管底);一个吞吐操作周期中,注汽时间可为如15天,焖井时间可为如4天,抽油时间可为如60天。将高温高压蒸汽注入油井加热油层后,稠油的粘度降低并与热水发生一定程度的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稠油的流动性,能够大幅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含水稠油的粘度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提高10℃,粘度约可降低一半。采用隔热油套管的目的是减少热损失,保证注入油层后的蒸汽温度和干度,控制抽油过程中含水稠油的粘度、结蜡和流动阻力。采用预应力隔热油套管,可基本克服因蒸汽下注与含水稠油上举的温差、内外管间温差所造成内外管间的轴向伸缩差异,而导致的弯曲变形。
朱月珍在“国内外油管的技术水平”(石油机械调研技术报告集,1989,201)中,介绍了标准的隔热油套管的结构情况,如其附图所示,单根真空隔热油管包括隔热油管和接箍两部分;其中隔热油管部分由内管、外管和隔热层组成,接箍部分由金属衬管、隔热衬套、接箍和设于接箍内壁密封圈槽的密封圈组成,但没有对接箍连接段的耐腐蚀效果、隔热衬套材料和隔热方式进行具体披露;实践中,所述隔热衬套可由膨胀石墨压制成型,也可由石棉等纤维材料配胶粘剂固化成型,可具有如0.2W/(m·K)以下的空载测试导热系数;使用时一般是把隔热衬套与金属衬管结合,如粘结、嵌套在金属衬管的外壁保存和使用。
刘晓燕等在“真空隔热油管接箍传热实验与模拟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第30卷第11期,2009年11月,1895-1897页)中,对如朱月珍所述附图所示的隔热油管接箍的传热进行了研究,提出用接箍视导热系数来衡量接箍的隔热性能;通过现场实验、fluent模拟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带隔热衬套接箍的视导热系数为0.4W/(m·K)左右,接箍散热损失占初期总散热损失的比例大于1/3;其模拟实验中测得的隔热油套管外壁温度为50℃,接箍外壁温度为1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美生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美生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0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