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脱氧方式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64104.1 | 申请日: | 202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2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韩春鹏;张怀军;麻晓光;钱静秋;陈建新;刁望才;张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 | 分类号: | C21C7/06;C21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王冠宇 |
地址: | 01401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脱氧 方式 控制 夹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脱氧方式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方法,通过控制脱氧剂的种类和数量,达到控制钢中夹杂物的目的,最终提高钢水的洁净度,为生产高级别无缝管钢奠定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脱氧方式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材中最终存在的夹杂物的大小、数量、种类受钢水冶炼工艺,钢水脱氧操作的初始氧含量、脱氧剂种类,钢水精炼结束后的全氧含量、冷却速率以及变质处理等因素的影响。脱氧产物是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主要种类,脱氧剂的选用直接影响钢中夹杂物的数量、组成及形貌。同一钢种采用相同的冶炼工艺,如果使用的脱氧剂种类和数量不同,钢中显微夹杂物种类也不同。因此,针对无缝管钢使用的特殊性,通过控制脱氧剂的种类和数量,达到控制钢中夹杂物的目的,最终提高钢水的洁净度,为生产高级别无缝管钢奠定基础。
申请号为20161031296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X80管线钢中夹杂物的控制方法,铁水预处理工艺的铁水中硫含量小于0.003%时入转炉冶炼,转炉冶炼钢液中碳含量小于0.06%,氧含量为0.05-0.09%时出钢,LF精炼钢中硫含量小于0.002%时加入硅类合金,RH精炼真空处理后进行钙处理,控制钢液中的钙与硫的比值为2-5,连铸工艺加入覆盖剂进行保护浇注,显著提升X80管线钢的产品质量。
申请号为202010399167.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低碳钢及控制低碳钢中夹杂物的脱氧方法,低碳钢的C≤0.2%,Ca与O的质量分数比值为0.5-1.2,Ti与Al的质量分数的比值为0.5-1.0,将夹杂物控制为小尺寸分布弥散的Al-Ti-Ca-O夹杂物,所有夹杂物评级均≤0.5级,其中,尺寸小于等于5μm夹杂物所占比例达到99%以上。
申请号为202111514964.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方法,将铁水进行转炉冶炼,获得冶炼钢水;将所述冶炼钢水进行LF冶炼,获得精炼钢水;将所述精炼钢水进行RH冶炼,获得目标钢水,其中,控制所述目标钢水中钙的质量浓度为8-12ppm和氧的质量浓度为10-12ppm,以使目标钢水中的硫化钙和氧化铝的摩尔比为0.1-0.9。可以使目标钢水凝固过程中形成硫化钙和氧化铝复合夹杂物,并控制目标钢水中的夹杂物平均尺寸,使夹杂物平均尺寸降低,提供抗疲劳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脱氧方式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方法,通过控制脱氧剂的种类和数量,达到控制钢中夹杂物的目的,最终提高钢水的洁净度,为生产高级别无缝管钢奠定基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通过脱氧方式控制钢中夹杂物的方法,包括:
1)、无缝钢管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100吨顶底复吹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真空处理→圆坯连铸;
2)、转炉终点碳含量控制为0.03-0.06%,氧含量为400-800ppm;
3)、转炉脱氧剂采用铝铁脱氧;
4)、精确计算脱氧所用铝铁的加入量;
2[Al]+3[O]—Al2O3
铝铁的铝含量为40%,需要的铝铁脱氧剂数量为1.4-2.8kg/t;
5)、VD处理后,钢包软吹大于15min。
6)、检验钢中的夹杂物情况,包括数量、大小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采用转炉→LF炉精炼→VD真空处理→圆坯连铸工艺进行生产,根据转炉终点氧含量,精确计算脱氧剂的加入量,通过控制脱氧剂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钢中夹杂物,从而提高钢水的洁净度,降低废品率,该方法控制措施简单有效,成本低,应用前景广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64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