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模型及模型编码的数据融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64016.1 | 申请日: | 202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9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凯;夏德成;来永正;方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8/25;H04L67/12;H04L67/55 |
代理公司: | 上海洞见未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467 | 代理人: | 王潇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静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型 编码 数据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模型及模型编码的数据融合方法,通过对于IoT设备基于Mqtt传输协议的数据拆解分析,将ArcOS的物模型与模型编码与其映射,从而达到物联动态数据与模型几何数据融合的目标。该发明解决了当前对于IoT数据接入及与BIM模型数据融合缺乏标准、有效的手段及流程,数据无法合理的进行聚合,以致后期数据存储混乱,无法统一进行分析利用的问题,同时位IoT设备动态数据与BIM模型静态几何数据难以有效融合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信息模型IoT设备数据与建筑信息融合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模型及模型编码的数据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建筑内各个弱电系统的IoT设备的数据接入、储存存在无统一规则,无统一流程的问题,导致很多数据接入需要大量开发人员进行定制化开发,同时存储的数据没有统一的格式及解释,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因为数据的接入缺乏统一规则,使得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几何构件与IoT设备数据的绑定存在流程长,难匹配,难校验的问题。
通过建立标准数据接入流程,对于数据的拆解分析,利用数据、数据点位ID、图纸及数据说明文档的验证和绑定,搭配创建设备物模型及模型编码映射的方法,从而实现对于数据接入方式的统一,降低数据接入过程产生错误的风险,,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实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为后期数据应用提供了基础。
该发明同时提供了标准化的文件输出模板及工具,将复杂流程的操作简单化,通过文件模板及详细的交付流程,可实现各阶段的交付文件标准化,最终交付成果的规范化,为以实现BIM和IoT为数据底座的技术应用提供了实现路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模型及模型编码的数据融合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推送,对IoT设备的数据接收进行有效性验证:
进一步,通过根据要求提供的Mqtt各Topic(主题)的文档,验证各设备发送的数据是否提供成功,对于未推送成功的Topic进行记录反馈,迭代此验证反馈过程直至所有Topic数据都可以进行接收为止;Mqtt协议传输的IoT设备的数据包含指定主题及主题内所包含的数据内容。
将IoT设备数据中的数据地址与设备安装点位ID进行匹配性验证,获得基于模板创建点位-数据地址绑定表:
进一步,数据地址至验证过有效性的数据Json字段进行分项拆解过后,代表数据传输地址的唯一信息,常见为数据传输的IP地址或设备安装的位置地址。安装点位ID指设备安装时,设备厂商所提供的所有安装设备的设备记录表中,能代表安装设备标识的唯一信息。匹配性验证是指点位ID与传输数据地址的匹配性检验,若存在无法直接匹配的情况,应对点位ID与数据地址建立映射表。
将IoT设备数据中的数据业务信息与数据说明描述进行映射匹配,获得基于模板创建的说明-数据业务信息绑定表:
进一步,数据业务信息指IoT设备传输数据中,通过数据Json字段分享拆解后能表达该数据实际业务信息的字段。数据说明是指设备厂商在安装和调试设备时,对于设备可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编写的说明文档。映射匹配是指,当实际业务信息数据字段无法与说明文档进行直接对应时,需要将说明文档与数据业务信息字段进行映射匹配。
将竣工图纸中的设备编号与设备安装点位ID进行验证,获得基于点位-数据地址绑定表更新的点位-数据地址-设计编号绑定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建数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64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