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8111.0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0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军;叶璐;李世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3/032 | 分类号: | A61B3/032 |
代理公司: | 西安达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68 | 代理人: | 钟欢 |
地址: | 71004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力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属于视力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基板、与基板转动配合的若干转动模块、设置在转动模块外侧表面的视标,转动模块的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传动齿轮,相邻的两个转动模块之间通过传动齿轮啮合,其中一个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有槽轮,槽轮与基板转动配合,槽轮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四个弧形内凹面,相邻的两个弧形内凹面之间通过导槽隔开,导槽形成在以槽轮为中心的四边形的四个角处;弧形内凹面转动配合有转动环,转动环设置在一连板上,连板上同时设置有与导槽配合的导杆,导杆与导槽之间、转动环与弧形内凹面之间间歇性地配合,连板连接至转动驱动装置。本发明装置可以时刻对转动地视标进行定位,使其控制更为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视力表用来检测视力,设备简单,使用方便,但是由于视力表上的字母都是固定的且数量少,有的人很容易提前记住,造成检测结果不适,公开号为CN106821298B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通过在基板的外板面上设置有若干组视标组,由于采用的齿条一的长度与所述从动齿轮的周长比为1:4,齿条一上会存在一定的真空啮合部位,导致转动真空期时,各齿轮没有进行良好的定位,容易造成齿轮自动旋转,导致视标的转动规律不能被很好地控制,且该齿条的移动方向容易被记忆,因此也存在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可以时刻对转动地视标进行定位,以避免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包括基板、与所述基板转动配合的若干转动模块、设置在所述转动模块外侧表面的视标,所述转动模块的内侧通过转轴连接有传动齿轮,相邻的两个转动模块之间通过传动齿轮啮合,其中一个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有槽轮,所述槽轮与基板转动配合,所述槽轮的外侧均匀分布有四个弧形内凹面,相邻的两个弧形内凹面之间通过导槽隔开,所述导槽形成在以槽轮为中心的四边形的四个角处;所述弧形内凹面转动配合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设置在一连板上,所述连板上同时设置有与导槽配合的导杆,所述导杆与导槽之间、转动环与弧形内凹面之间间歇性地配合,所述连板连接至转动驱动装置。
进一步,所述转动环为不封闭半圆环,所述转动环能够在自身预应力或者弹性支撑装置的作用下向外撑开,所述连板上开设有用于对转动环进行限位的柱槽,所述转动环的外侧与弧形内凹面滑动摩擦配合。
进一步,所述连板的中心固定有中心柱,所述转动环的内侧设置有涡旋型卷簧,所述涡旋型卷簧的内端与中心柱固定连接,外端与转动环的内侧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动环的不封闭开口长度小于弧形内凹面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柱槽的内侧形成有两个台阶,两个所述台阶分别用于对转动环进行定位。
进一步,所述视标排列有若干列,对应的每一列视标中至少有一个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有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的直径大于传动齿轮的直径,相邻两列视标的同步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所述转动模块包括圆柱形的壳体,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传动配合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壳体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壳体的内侧通过端盖封闭,所述端盖上固定有用于所述壳体定位的定位柱,所述视标粘贴在所述壳体的外侧表面,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光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一种视力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槽轮与转动环进行配合,导杆与导槽进行配合时,可以将槽轮转动90°,刚好适应视标的转动角度,其他各组视标通过传动齿轮的配合也能转动角度,因此可以避免被检人员记忆作弊的行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未经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81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联自动驾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监测样方划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