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动医学用手部恢复用可调节强度的康复训练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53871.2 | 申请日: | 2022-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3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 发明(设计)人: | 朱琳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3B23/16 | 分类号: | A63B23/16;A63B21/0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帅 |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动 医学 用手 恢复 调节 强度 康复训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医学用手部恢复用可调节强度的康复训练装置,训练装置包括掌套、指套、手背绳、张紧组件,掌套侧面设置五个指套,掌套背面设置张紧组件,五个指套端部分别固定手背绳一端,手背绳另一端连接到张紧组件上,张紧组件为手背绳提供不随指套位移而变化的张紧力。张紧组件4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发条弹簧形式,一种是使用电磁线圈施力结构形式。通过发条弹簧或者通电线圈作用磁条来获取不随位移而变化的张紧力,为手指提供全程的稳定负载,线圈结构还可以接入配比组件来动态调配每根手指上的负载,整体的负载不变时,可以自动判断哪根手指还不好施加过大负载而自动将其上的预紧力分配到其余手指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部肌肉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运动医学用手部恢复用可调节强度的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手部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可能发生损伤,对于伤及肌肉甚至神经的情况,手部治疗后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时间,而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手部康复训练装置来辅助人员进行手部的锻炼,从而使得人员手部在恢复完成后可以快速的达到恢复前的状态,而一般的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对手部的阻力以及给予手部的支撑力不可以进行调节,致使康复训练的效率较低。
传统的恢复训练装置一般是简单的弹簧结构,手部训练时的负载随着动作行程而线性变大,训练者进行握拳肌肉训练时,只能进行一小段握拳动作即力竭,无法进一步完成握拳动作的同时,还可能会被较大的反馈力弹开而造成手部二次损伤,传统的训练结构无法快速切换训练力的大小,在训练过程脱力时,也容易发生二次损伤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医学用手部恢复用可调节强度的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医学用手部恢复用可调节强度的康复训练装置,训练装置包括掌套、指套、手背绳、张紧组件,掌套侧面设置五个指套,掌套背面设置张紧组件,五个指套端部分别固定手背绳一端,手背绳另一端连接到张紧组件上,张紧组件为手背绳提供不随指套位移而变化的张紧力。
掌套和指套分别按手型制作,使用者将手伸入掌套中后五指插入指套内,进行握拳与舒张动作时,手背绳提供牵拉里,让指套趋向张开状态,手背绳的牵拉力为稳定持续的力,手部可以以稳定的反馈力进行曲张训练,防止随位移变化的反馈力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指套包括指节、铰接销,指节相互之间通过铰接销连接,最靠近掌套的一个指节与掌套之间通过铰接销连接,每个指套所包含的指节数量与其对应的五指相适应。
指节与五指接触,铰接销用作手部弯曲时的适应性变形,拇指所对应指套有两个指节,其余四指有三个指节。
作为一种进一步技术方案,张紧组件包括发条弹簧,发条弹簧一端固定在掌套表面,发条弹簧另一端与手背绳一端连接。
发条弹簧提供恒定收回力牵引手背绳收入张紧组件内,手背绳收入张紧组件内对应五指的张开过程,是手部握拳的反作用力,更换发条弹簧以更改训练装置的预紧力。
作为另一种进一步技术方案:张紧组件包括壳体、牵拉孔、滑块、磁条,训练装置还包括配流电路,配流电路包括线圈,壳体固定在掌套外表面上,壳体内部设置五个牵拉孔,牵拉孔包括导向孔和线圈孔,导向孔位于线圈孔的两端,导向孔内滑动设置滑块,滑块通过刚性杆架起磁条,磁条位于线圈孔内,线圈孔内还设置线圈,五根手背绳与五个牵拉孔一一对应,每个牵拉孔内,手背绳与靠近指套的滑块相连接,线圈通电后内部磁场方向为将磁条朝远离指套推动的方向。
滑块沿导向孔滑动,磁条被线圈通电后所建立的磁场向后推动,磁条与滑块通过刚性杆成为一个整体,线圈对于磁条的推动力就是手背绳所受到的力,线圈的电流恒定,则手背绳张紧力恒定,该根手背绳所牵拉的指套对于手指的作用力也就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未经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38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