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沉式绿地的渗排水回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2751.0 | 申请日: | 202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占国栋;吴颂荣;陈勇;李端仪;杨曼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1C11/22;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基立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沉 绿地 排水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城市雨水回用技术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沉式绿地的渗排水回用系统,其包括用于透水的道路、设置于道路侧部的下凹式绿地、设置于道路下方的雨水回用结构和设置于道路侧部的杂物回收结构,所述雨水回用结构用于收集道路以及下凹式绿地渗透的雨水,所述雨水回用结构设置有用于将收集的雨水灌溉至下凹式绿地的灌溉组件,所述杂物回收结构包括上开口的回收井,所述回收井为透水材料制成,且所述回收井用于使得雨水径流沿竖向平面回旋流转后并通过泄水管排入至下凹式绿地,所述泄水管的入口位于回收井的中部以及回旋的雨水径流路径的中部。本申请对雨水径流携带的杂物进行收集和分离,减少进入到下凹式绿地的杂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城市雨水回用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沉式绿地的渗排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因为降雨量过大导致城市内涝等时常发生,而目前城市的排水系统,因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城市的排水需求。为了提高城市的渗排水能力,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被提出,目前已经在各大城市广泛应用。
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具有吸水的能力,因此城市中的道路、公园以及小区绿化等都被用作海绵城市用于渗排水的改善目标之一。特别是公园以及小区绿化,因为对于承载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是海绵城市的主要组成之一。在公园以及小区绿化中,下沉式绿地,因为能够满足绿化、渗排水以及调节城市小气候等作用,同样被广泛应用于海绵城市中。
当前的下沉式绿地,主要组成包括具有渗水能力的道路以及设置于道路侧方的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用于收集道路未被及时伸入土体的雨水,并用作植物生长的水分。同时道路因为高于下凹式绿地,还能够有效的减小下雨时道路积水的可能性。
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雨水过大时,道路无法及时将雨水全部渗入至下方的土体中时,会将雨水排入至下凹式绿地中,此时道路会存在一定的径流,在雨水自道路排入至下凹式绿地时,道路的径流会将留存于道路的杂物以及污染物带入至下凹式绿地。在此过程中,不仅会使得下凹式绿地内的雨水的水质相对较差,同时会使得下凹式绿地内种植的植物夹杂相对较多的杂物,并且因为下凹式绿地内生长有相对较多的植物,导致下凹式绿地内的杂物难以被清理。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降雨量相对较大时被道路雨水径流带入至下凹式绿地的杂物,本申请提供一种下沉式绿地的渗排水回用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下沉式绿地的渗排水回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下沉式绿地的渗排水回用系统,包括用于透水的道路和设置于道路侧部的下凹式绿地,还包括设置于道路下方的雨水回用结构和设置于道路侧部的杂物回收结构,所述雨水回用结构用于收集道路以及下凹式绿地渗透的雨水,所述雨水回用结构设置有用于将收集的雨水灌溉至下凹式绿地的灌溉组件,所述杂物回收结构包括上开口的回收井,所述回收井为透水材料制成,且所述回收井用于使得雨水径流沿竖向平面回旋流转后并通过泄水管排入至下凹式绿地,所述泄水管的入口位于回收井的中部以及回旋的雨水径流路径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量相对较大,导致道路雨水径流比较大时,道路会将部分雨水渗排至下方的土体以及雨水回用结构内,剩余部分的雨水会进入到回收井内,经过竖向的回旋流转后,通过泄水管排入至下凹式绿地,并且由于泄水管的入口位于回收井的中部,会使得雨水回转过程中沉淀杂物沉淀于回收井内,而漂浮杂物会在排水的过程中,漂浮于回收井的顶部,当降雨量相对较少时,雨水会通过回收井进行渗排,以减小漂浮杂物进入泄水管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的减小降雨量相对较大时进入到下凹式绿地的杂物,同时在降雨后,还能够通过灌溉组件将雨水回用结构内的雨水回用于下凹式绿地的灌溉,以达到减少杂物、减缓雨水渗排的压力的同时,还能够将积蓄的雨水回用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四装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27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