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减振器、电磁减振设备和滚筒洗衣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52371.7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5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江龙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D06F3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孙晓丽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减振器 设备 滚筒洗衣机 | ||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电磁减振器、电磁减振设备和滚筒洗衣机,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电磁减振器包括定子、第一线圈和动子;定子具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侧壁具有空腔;第一线圈位于空腔中,第一线圈与筒状结构同轴,且与定子相连;动子包括轴体结构和磁性体,轴体结构一端位于筒状结构内,且与定子滑动连接,磁性体位于筒状结构内,磁性体的第一端与第一线圈相对,磁性体与轴体结构相连。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电磁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减振器、电磁减振设备和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滚筒洗衣机因其对衣物磨损较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家用洗衣机的主流选择。滚筒洗衣机在工作时,滚筒旋转带动衣物和水流转动,由于衣物和水流偏重,衣物和水流转动时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从而使滚筒产生剧烈的振动,该振动不仅会产生噪音,还会加速滚筒洗衣机中诸多部件的磨损。
当前,通常在滚筒外筒和洗衣机壳体之间设置阻尼式减振器,以减小滚筒在工作时的振动。
但是,阻尼式减振器主要依靠摩擦力来进行减振,这样在工作过程中阻尼式减振器会产生磨损,从而导致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减振器、电磁减振设备和滚筒洗衣机,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减振器包括定子、第一线圈和动子;
所述定子具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侧壁具有空腔;
所述第一线圈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筒状结构同轴,且与所述定子相连;所述动子包括轴体结构和磁性体,所述轴体结构一端位于所述筒状结构内,且与所述定子滑动连接,所述磁性体位于所述筒状结构内,所述磁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所述磁性体与所述轴体结构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减振器还包括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二线圈位于所述第一线圈靠近所述定子的开口端的一侧,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筒状结构同轴,且与所述定子固定连接,所述磁性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绕向相反且相串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绕向相同且相并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子包括底座、机套和绕线架;
所述底座具有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
所述机套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机套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开口端相连;
所述绕线架具有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绕线架位于所述机套内,且与所述机套相连,所述绕线架与所述机套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所述底座、所述机套和所述绕线架同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轴体结构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轴肩结构和第二轴肩结构,所述第一轴肩结构的直径小于所述底座的内径,且大于所述绕线架的内径,所述第二轴肩结构的直径大于所述机套开口端的内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子还包括多个轴承,所述多个轴承分别位于所述机套内且位于所述绕线架的两端,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机套相连,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轴体结构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轴体结构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
所述第一轴体包括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轴段的直径,所述第一轴段的一端位于所述筒状结构内,且与所述定子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段位于所述筒状结构内,且与所述第一轴段同轴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23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装置
- 下一篇:混合动力系统的寻优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