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49077.0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曹同钢;刘红军;郑文涛;于豪;郭述超;刘琳;李惠;于发达;赵蕾;楚庆强;刘伟;周瑞涛;陈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华水水利工程设计(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7/00 | 分类号: | E02B7/00;E02B7/20;E02B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姜海荣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源地 保护 防洪 排涝 水利 结构 | ||
1.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拦水坝本体(1);所述拦水坝本体(1)上部形成有排水通道(11);所述排水通道(11)顶部具有贯通至拦水坝本体顶端的排污通道(12),所述排水通道(11)位于其排水口和所述排污通道(12)之间具有向下的回水通道(13),所述拦水坝本体(1)下部具有与所述回水通道(13)底端连通的过滤腔体(14);
污物回收部(2);所述污物回收部(2)布置在所述排污通道(12)内,且向下延伸至所述排水通道(11)的底面,用于将污物向上输送至所述拦水坝本体(1)顶面;
循环泵水部(3);所述循环泵水部(3)位于所述拦水坝本体(1)内侧,所述循环泵水部(3)一侧与所述过滤腔体(14)连通,另一侧安装有贯流泵(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回收部(2)为竖向布置的传送带结构,所述传送带结构为带有刮板的铁网传动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坝本体(1)顶面具有污物收集槽(15),所述污物收集槽(15)位于所述污物回收部(2)和所述拦水坝本体(1)的外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11)的进水口和所述排污通道(12)之间具有液压控制闸门(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体(14)内部通过多个金属筛网(17)阻隔形成多个过滤空间,多个所述过滤空间中的任一个所述过滤空间内布置有水质净化填充物(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水部(3)包括外支撑墙体(32),所述外支撑墙体(32)固定在所述拦水坝本体(1)内侧,且与所述过滤腔体(14)连通;所述外支撑墙体(32)内部下方具有金属筛网箱(33),所述金属筛网箱(33)内部布置有水质净化填充物(4);所述外支撑墙体(32)远离所述拦水坝本体(1)的一侧,且与所述所述金属筛网箱(33)对应处安装有所述贯流泵(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填充物(4)为沸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通道(13)顶端具有流量控制阀(3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阀(34)包括固定在所述回水通道(13)顶端的固定板,和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顶端,且通过液压系统控制位移的滑动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通过所述液压系统控制所述滑动板移动,进而改变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重叠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水源地保护的防洪排涝水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水坝本体(1)上的所述排水通道(11)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拦水坝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华水水利工程设计(青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大学;华水水利工程设计(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907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