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智能座舱监护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38096.3 | 申请日: | 2022-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5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宏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G06V40/16;G10L25/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4000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智能 座舱 监护 方法 装置 车辆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智能座舱监护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检测当前车辆内是否有婴幼儿;在检测到有婴幼儿时,判断当前车辆是否满足预设无人看管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无人看管条件,则控制当前车辆进入无人看管模式,采集婴幼儿的当前状态,并根据当前状态匹配最佳看管策略,按照最佳看管策略控制当前车辆对婴幼儿进行看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车内有婴幼儿且无人看管时,按照最佳看管策略控制当前车辆智能看护婴幼儿,有效安抚婴幼儿的情绪,提高车辆的智能化和实用性,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智能座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智能座舱监护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应用普及,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同时汽车被赋予更多的应用及服务,在汽车的使用过程可能遇到过有如下场景:接送人的过程中由于匆忙导致一些物品遗忘在车上;又例如,有些时候带着幼儿外出办事但是需要将其放在车上处于无人看管,这些痛点问题急需解决。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检测被遗留车内婴幼儿的状态,采集音频和视频,检测车内被遗留婴幼儿的哭声求救信号和车内场景状况,判断当前车辆内的婴幼儿实际状态,可以通过车载婴儿安抚设备播放监护人声音安抚婴儿。
然而,相关技术在婴幼儿处于无人看管状态时,无法有效对婴幼儿进行看护,易发生危险,无法保证车辆的智能化和实用性,降低了用户体验,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座舱监护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在婴幼儿处于无人看管状态时,无法有效对婴幼儿进行看护,易发生危险,无法保证车辆的智能化和实用性,降低了用户体验等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座舱监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当前车辆内是否有婴幼儿;在检测到有所述婴幼儿时,判断所述当前车辆是否满足预设无人看管条件;以及如果满足所述预设无人看管条件,则控制所述当前车辆进入无人看管模式,采集所述婴幼儿的当前状态,并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匹配最佳看管策略,按照所述最佳看管策略控制所述当前车辆对所述婴幼儿进行看护。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车内有婴幼儿且无人看管时,按照最佳看管策略控制当前车辆智能看护婴幼儿,有效安抚婴幼儿的情绪,提高车辆的智能化和实用性,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所述婴幼儿的当前状态,包括:采集所述婴幼儿的视觉信息和语音信息,并根据所述视觉信息和/或所述语音信息确定所述婴幼儿的当前状态。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集婴幼儿的视觉信息和语音信息,并根据视觉信息和/或语音信息确定婴幼儿的当前状态,根据婴幼儿的当前状态,可以判断当前车辆内婴幼儿是否处于无人监管模式,从而可以匹配最佳看管策略看护婴幼儿,有效安抚婴幼儿情绪,提升婴幼儿乘坐车辆的安全感。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匹配最佳看管策略,包括:在所述当前状态为熟睡状态时,根据预设的幼儿行为习惯记录表确定所述当前车辆的目标温度和目标音乐类型,以生成所述最佳看管策略;在所述当前状态为清醒状态时,根据所述预设的幼儿行为习惯记录表确定目标故事类型、音影类型或者游戏类型,以生成所述最佳看管策略。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婴幼儿的当前状态为熟睡状态时,根据幼儿行为习惯记录表确定当前车辆的目标温度和目标音乐类型,以生成最佳看管策略,并可以在婴幼儿当前状态为清醒状态时,根据幼儿行为习惯记录表生成最佳看管策略,从而提成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保证车辆的实用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当前状态匹配最佳看管策略,还包括:检测所述车辆的实际环境空气质量和实际温湿度;根据所述实际环境空气质量和所述实际温湿度与预设最佳阈值之间的差值得到修正值;根据所述修正值控制所述当前车辆的环境调节设备执行调节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80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