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材耐磨熔覆板材用增材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1330518.2 | 申请日: | 202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9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孙燕;孙学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金泽川增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C23C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电智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0 | 代理人: | 齐智征 |
地址: | 7371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板材 用增材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材耐磨熔覆板材用增材输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滑轨,以及在滑轨上受外设驱动力推动的两个推动块,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放置有待熔覆的正方形增材板材,两个所述推动块上均设有用于夹持正方形增材板材对角的端点夹持部,所述端点夹持部通过滑动翻转部与推动块相连,其中一个所述滑轨上设有多个等距的齿条,本发明两个平行板和两个交叉板的滑动可以有效的调控其在方形块的位置,保证在正方形增材板材需要激光熔覆的面朝上时,对应的平行板或交叉板就会缩回方形块,让夹持部位暴露,那样正方形增材板材所要激光熔覆的朝上的那面便没有阻挡,便于激光熔覆的完整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材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材耐磨熔覆板材用增材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熔覆技术就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它通过在基材表面添加合金粉末,并利用高能量的激光束使合金粉末与基材表面薄层一起熔凝,从而在基材表面形成冶金结合的包覆层,此表面包覆层可根据不同合金粉末的选配达到耐磨、耐高温、耐腐蚀、高硬度等的不同效果,因此需要将对应的板件基材进行有效的运输搬运到特定位置进行激光熔覆,但是现有的搬运设备大多采用夹持搬运或者是传输带运输的方式,而激光熔覆都是将板材运输到特定位置然后再进行夹持熔覆,这样就需要两步操作,无疑大大增加了操作时间,因此亟需在增材在传输带的输送过程中一边运输一边熔覆,但是这样夹持运输去激光熔覆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熔凝死角,如夹持部位被挡住无法进行有效激光熔覆,这样极易导致板材表面熔覆不完全,最终导致板材激光熔覆的失败。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增材耐磨熔覆板材用增材输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夹持运输去激光熔覆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熔凝死角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增材耐磨熔覆板材用增材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材耐磨熔覆板材用增材输送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滑轨,以及在滑轨上受外设驱动力推动的两个推动块,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放置有待熔覆的正方形增材板材,两个所述推动块上均设有用于夹持正方形增材板材对角的端点夹持部,所述端点夹持部通过滑动翻转部与推动块相连,其中一个所述滑轨上设有多个等距的齿条,所述推动块、端点夹持部和正方形增材板材的对角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端点夹持部包括:
方形块,所述方形块朝向正方形增材板材的棱边左右侧面均滑动有用于托起正方形增材板材的交叉板,所述方形块朝向正方形增材板材的棱边上下两面均滑动有平行板,所述交叉板包括首尾相接的阔板和细板,所述阔板宽度为正方形增材板材的厚度,所述细板宽度为阔板宽度一半;
开设在方形块对角线上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与推动块相连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
与推动块固定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伸入贯穿孔的一端固定有固定盘,且固定盘与贯穿孔的孔壁相切;
开设在固定盘边缘的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开设有倒角,所述交叉板和平行板均通过压缩弹簧在方形块上伸缩滑动,所述方形块上设有用于为压缩弹簧提供支撑的端部板,且压缩弹簧为拉伸状态,所述交叉板和平行板所在方形块滑动面上均设有挤压滑动部,所述挤压滑动部包括:
开设在交叉板和平行板底部的第一底部槽,所述第一底部槽内设有三角块,且三角块斜边朝向方形块;
开设在交叉板和平行板所在方形块滑动面上的滑孔,所述滑孔内伸缩有伸入第一底部槽的升降块,所述升降块顶部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通过复位弹簧与方形块表面相连,所述固定板与三角块相抵,所述滑动翻转部包括:
开设在推动块底部的空腔,且空腔内贯穿有转动筒,所述固定杆同轴贯穿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外侧壁固定有第一锥齿轮;
设置在空腔内壁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啮合齿轮以及与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啮合齿轮与齿条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金泽川增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甘肃金泽川增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30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