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湿度传感器及形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28466.5 | 申请日: | 2022-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4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龙亮;郭智慧;钟少龙;郭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45 | 分类号: | G01N21/45;G01N21/01;G01L1/24;B81C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罗磊 |
| 地址: | 20121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湿度 传感器 形成 方法 | ||
1.一种光纤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湿敏薄膜,用于吸收大气中的水分;
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湿敏薄膜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面;
应变梁,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应变梁受力能产生形变;
第一高反膜,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二面;
第二高反膜,与所述第一高反膜相对并且对准所述第一高反膜,所述第一高反膜和所述第二高反膜之间形成FP腔体,并且所述第一高反膜和所述第二高反膜之间的距离为FP腔体的腔长;
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高反膜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一面;
框架,用于支撑所述应变梁,所述框架位于所述应变梁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所述框架一端与所述应变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连接;以及
所述应变梁为弯曲的条形形状,所述应变梁的横截面的形状为S型,一端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另一端连接所述框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梁的表面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结构的横截面为方形,每个边均至少连接有一个所述应变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面的增透膜和第三支撑结构,所述第三支撑结构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径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面,所述增透膜位于所述第二通孔露出的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反膜包括复合介质膜或者金属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反膜和所述增透膜均包括复合介质膜。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纤结构,用于接收所述FP腔体输出的光,所述光纤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光纤结构对准所述增透膜。
8.一种形成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SOI硅片,所述SOI硅片包括底层硅以及依次叠在所述底层硅上的中间氧化层和顶层硅,部分刻蚀所述顶层硅和所述中间氧化层,以形成位于图案化的顶层硅和图案化的中间氧化层之间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露出底层硅的表面,所述图案化的顶层硅和图案化的中间氧化层作为框架;
在所述第一通孔露出的底层硅的表面形成第一高反膜;
提供玻璃片,在所述玻璃片的一个面上形成第二高反膜;
将所述第一高反膜对准所述第二高反膜,将所述图案化的顶层硅与所述玻璃片进行键合,所述玻璃片作为第二支撑结构;
刻蚀所述底层硅形成第一支撑结构和应变梁;以及
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表面形成湿敏薄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图案化的顶层硅与所述玻璃片进行键合之后,还包括:
去除部分厚度的所述底层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湿度传感器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表面形成湿敏薄膜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面上形成增透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84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高效集油孔的连杆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