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据卸载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24563.7 | 申请日: | 202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94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二格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对称 加密算法 数据 卸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据卸载系统,其包括:手持操作终端,工控机或个人电脑,读卡器;手持操作终端和读卡器作为Device,电脑通过PID和VID识别是何种设备;手持操作终端实现对无人机系统中航电设备的参数配置、状态读取、版本升级、运行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存储;工控机或个人电脑通过USB接口卸载手持操作终端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放、分析;读卡器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本发明采用非对称加密的方法实现手持操作终端和工控机的双向认证,具备安全性更高,密钥容易保管,能有效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据卸载系统及方法,应用于航空手持操作终端。
背景技术
手持操作终端为无人机系统提供配置和维护界面,用于无人机起飞前各个设备状态的获取,参数配置,特定执行机构的控制,视频数据的解码、显示、存储等功能。为保证数据安全可靠地传输给工控机或个人电脑,本发明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数据卸载。
中国发明专利CN201911272252.9涉及一种基于非对称加密的控制系统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发起动作命令请求时,根据动作命令请求,生成第一命令报文;将第一命令报文发送至执行站装置;使用私钥对第一命令报文进行签名,生成第二命令报文;第二命令报文包括第一命令报文和签名信息;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将第二命令报文发送至执行站装置;由执行站装置从第二命令报文获取签名信息和第一命令报文,并对签名信息使用公钥进行签名验证,在每次签名验证通过后,若每次接收到的第一命令报文内容相同,则执行第一命令报文的动作命令。该专利的方案可以提高控制系统通信过程的安全性。该专利主要对关键执行操作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与本发明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数据卸载明显不同。
中国发明专利201010039585.X公开了一种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权限设置和非对称加密方法,当系统执行协议命令读取资料前,需在固态硬盘收到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之设置特征命令的保留区间的权限设置和非对称加密公钥,由固态硬盘以非对称加密资料。而当系统执行协议命令写入资料前,需在固态硬盘收到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之设置特征命令的保留区间的权限设置,由获取特征命令的保留区间取得非对称加密公钥,由系统以非对称加密资料。该专利公开了适用于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之保留命令作为协议命令进行权限管理及非对称加密方法,防止外部反解译出对应行为。该专利采用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存储密钥,实现非对称加密。但该方法存在固态硬盘数据被窃取或复制的风险,甚至密钥被破解的风险,与本发明通过硬件方式实现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数据卸载明显不同。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据卸载系统及方法,(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据卸载系统,其包括:手持操作终端,工控机或个人电脑,读卡器;手持操作终端和读卡器作为Device,电脑通过PID(Product ID)和VID(Vender ID)识别是何种设备;手持操作终端实现对无人机系统中航电设备的参数配置、状态读取、版本升级、运行数据和视频数据的存储;工控机或个人电脑通过USB接口卸载手持操作终端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放、分析;读卡器对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未经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45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