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样电路和用于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20167.7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15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郁炜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0 | 分类号: | H05B45/30;H05B45/50;H05B45/345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竹励萍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样 电路 用于 功率 开关 驱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样电路和用于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第一输入端耦接第一采样模块、第二采样模块和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第二输入端耦接采样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采样模块,第一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第二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耦接驱动控制电路;当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高于第二参考电压时,第一采样模块单独工作;当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低于或等于第二参考电压时,第一采样模块和第二采样模块协同工作,且第二采样模块提供的反馈电压不低于第一采样模块单独工作时所提供的反馈电压。由此,在开关机的整个过程中,驱动控制电路所接收到的反馈电压都不会过低,继而使电感电流始终不会超过正常工作时的值,避免了开关机过程中提供给负载的输出电流过冲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样电路和用于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低边(low-side)驱动电路是控制负载对地导通的一种电路,其常用于线圈点火、继电器控制、阀门控制、LED控制等领域。
图1所示为一种常见的低边降压(buck)型LED恒流驱动电路,其负载为LED,将采样电阻Rcs置于LED组串的阴极,采样电路10根据采样电阻Rcs两端CSP、CSN的电压Vcsp、Vcsn提供反馈电压Vfb给驱动控制电路U0,以向驱动控制电路U0反馈电感L和负载的电流变化,驱动控制电路U0将Vfb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放大,并输出相应的驱动信号来控制功率开关Q0的导通状态,Q0的导通与截止能够控制电感L进行储能及释放,进而控制流经LED的输出电流达到预设值。
在启动和关机过程中,当输入电压Vin与输出电压Vout接近时,采样电阻Rcs两端CSP、CSN的电压Vcsp、Vcsn接近地电位,此时采样电路10提供给驱动控制电路U0的反馈电压Vfb无法正确反映电感L的电流大小,且可能始终小于基准电压Vref,由于该降压型LED恒流驱动电路的电感电流控制环路采用负反馈控制机制,在此情形下,可能会使得电感L电流出现过冲,提供给LED的输出电流相应地也会产生过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样电路和用于功率开关的驱动电路,能够通过限制所输出的反馈信号的最小值,解决开关机过程中输出电流过冲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采样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耦接第一采样模块、第二采样模块和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第二输入端,耦接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一采样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采样模块的输出端耦接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采样模块接收第一参考电压;当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高于第二参考电压时,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单独工作,并提供相应的反馈电压给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当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时,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和第二采样模块协同工作,并根据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和所述第一参考电压,提供相应的反馈电压给所述驱动控制电路,且此时所述第二采样模块提供的反馈电压不低于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单独工作时所提供的反馈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与所述第一参考电压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采样模块包括:叠加器,所述叠加器的第一输入端接收第一参考电压,所述叠加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并接收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且所述叠加器用于将第一参考电压和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进行加权叠加后输出;比较器和控制开关,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所述叠加器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所述第一采样模块的输出端以及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耦接所述控制开关的控制端,且在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参考电压时,所述比较器控制所述控制开关导通。
可选的,所述叠加器输出的电压为K1*Vstr–K2*Vcsp,其中,Vstr为所述第一参考电压,Vcsp为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一端电压,K1和K2分别为大于0的加权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01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