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导向防撞垫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6110.X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2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曾俊铖;蔡建国;杨杰;黄伯承;李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东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08 | 分类号: | E01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防撞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导向防撞垫,包括防撞垫主体部分以及位于防撞垫主体部分前端的鼻端,防撞垫主体部分包括框架柱、蜂窝、波纹板、后部支撑以及导轨结构;波纹板的后端连接后部支撑,波纹板的前端连接鼻端;框架柱间隔的设置在两波纹板之间;在框架柱底部设置有与路面接触的翘板;导轨结构设置在路面上,导轨结构的后端与后部支撑连接;框架柱设置在导轨结构上并以导轨结构为导向滑动;蜂窝设置在相邻两框架柱之间,蜂窝为六边形蜂窝,在六边形蜂窝中设置有横隔板。本发明通过在蜂窝的第二层加设横隔板,形成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结合,即达到了更佳的缓冲效果,又提高了整体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TS级可导向防撞垫。
背景技术
高速公路用TS级防撞垫的主要设置在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前部起始部分,主线以及道路分岔口。通过将TS级防撞垫与高速公路上述路段相结合,防撞垫的轴线与两侧公路路线交叉角中心线重叠。防撞垫的功能是防止车辆发生撞击时严重变形,造成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碰撞时车辆变形的一种可导向防撞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导向防撞垫,包括防撞垫主体部分以及位于防撞垫主体部分前端的鼻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垫主体部分包括框架柱、蜂窝、波纹板、后部支撑以及导轨结构;所述波纹板的后端连接所述后部支撑,波纹板的前端连接所述鼻端;所述框架柱间隔的设置在两所述波纹板之间;在所述框架柱底部设置有与路面接触的翘板;所述导轨结构设置在路面上,导轨结构的后端与所述后部支撑连接;所述框架柱设置在所述导轨结构上并以所述导轨结构为导向滑动,当鼻端和波形板组合框架柱组受到撞击时,框架柱通过底部翘板在路面滑动;所述蜂窝设置在相邻两所述框架柱之间,所述蜂窝为六边形蜂窝,在所述六边形蜂窝中设置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的间距为六边形蜂窝的边长,所述横隔板从六边形蜂窝受力端向内的至少第二层开始设置并设置在相应层的中间,将相应层的六边形蜂窝划分为对称的两个四边形。
本发明可导向防撞垫,其整体由鼻端、框架柱组、增强型蜂窝组、后部支撑组成结构构成了良好的层级梯度消能体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相较普通蜂窝,本发明在普通蜂窝的第二层加设横隔板形成增强型蜂窝。增强型蜂窝的第一层不加横隔板,以减小蜂窝进入触发段所需能量,以减小因为蜂窝触发能量过大导致车辆加速度过大从而发生人员伤亡问题。第二层起加横隔板,从而使得增强型蜂窝整体的正向抗压强度更高,同时侧向抗剪强度远大于普通蜂窝,以此弥补了普通蜂窝在侧向撞击时薄弱的问题,所以通过在第二层加设横隔板,形成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结合,即达到了更佳的缓冲效果,又提高了整体的强度,从而降低了车辆的变形,保护了车辆内的人员。增强蜂窝的刚度适当,其峰值力也较低,其良好的塑性也保证了其高效的吸能能力,而其良好的孔隙率也保证了其质地较为轻质,增强型蜂窝具有较高的强质比,较高的压缩率,良好的塑性变形性能以及零泊松比保证了蜂窝在消能过程中不会大幅对侧向三波板发生相互作用。
本发明方案中,采用五节蜂窝,以防止其中任一蜂窝在碰撞时失效,同时针对整体结构而言,在前三个蜂窝采取六层蜂窝胞元,后两个蜂窝采取七层蜂窝胞元以形成层级梯度,从而实现在车辆碰撞过程中速度的稳定降低。
本发明在蜂窝的第二层加设横隔板形成增强型蜂窝,增强型蜂窝抑制了胞壁的横向变形能力。通过有限元仿真压缩吸能过程,同等条件下传统蜂窝的平台应力为0.139MPa,增强型蜂窝的平台应力为0.317MPa,约为传统蜂窝的2倍;传统蜂窝的侧向刚度为0.319MPa,增强型蜂窝的侧向刚度为1.792MPa,约为普通蜂窝的5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S级可导向防撞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S级可导向防撞垫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TS级可导向防撞垫的主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东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东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61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规划河流的水质检测用采样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子信息无线信号放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