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颅内植入物包装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3430.X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3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贺心知;曾凡艳;石华;吴钰泽;刘黎明;杨德敬;李志刚;王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59/04 | 分类号: | B65D59/04;B65D8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徐娟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入 包装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颅内植入物包装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容器,用于为膨胀植入物提供容纳空间;所述保护容器的开设有贯穿通道,包装盘管管口穿过所述贯穿通道与所述保护容器紧密贴合;通过所述保护容器与所述贯穿通道的配合,实现对膨胀植入物的保护。该装置通过在包装盘管的管口处设置有保护物,给植入物提供了保护,避免了因植入物暴露在外,在包装袋内直接受到外力冲击等情况,降低了植入物因保护不足而受损、失效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颅内植入物包装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治疗颅内缺血或出血性疾病的手术中,常会使用到植入物,起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的作用。为了将植入物顺利输送至病变位置,需将植入物先预装于输送导丝和导入鞘,通过神经微导丝和微导管建立的通路输送至病变位置并释放。导入鞘是器械进入微导管的体外通道,大部分的植入物或其他植入物,如弹簧圈,都是先预装在导入鞘内,再包装在导丝、导管专用盘管内运输。然而,对于非线性或管状的植入物,由于释放后植入物的形状结构变化较大,因此长时间的预装在导入鞘内,由于变形太大且始终处于压迫状态,可能在释放后无法恢复初始预定型的形状,而失去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这类形状结构复杂的植入物,仅在植入前能够被收进导入鞘,辅助推送进微导管即可。为了保证其形状恢复性不受影响,在包装时,使其始终处于自膨状态。
由于包装袋通常为扁平状,而植入物是立体膨胀结构,且与输送系统连接,连接部分较为脆弱。在运输和储存时,植入物以及连接部分很容易受到挤压发生损坏,导致产品无法使用,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颅内植入物包装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容器,用于为膨胀植入物提供容纳空间;
所述保护容器的开设有贯穿通道,包装盘管管口穿过所述贯穿通道与所述保护容器紧密结合;
通过所述保护容器与所述贯穿通道的配合,实现对膨胀植入物的保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保护容器为半剖面管材,所述贯穿通道为贯穿孔,并开设在所述半剖面管材的中间部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半剖面管材的材料为软质聚合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半剖面管材的高度大于所述植入物的最大外径1-2mm,所述贯穿孔的内径小于所述包装盘管的外径1-2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保护容器为封闭型保护盒体,所述贯穿通道为开孔,所述开孔开设在所述保护盒体一面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保护盒体内部包裹空间的长宽高大于所述植入物的最大直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保护容器为中空漏斗容器,所述贯穿通道为沿所述漏斗容器的小径端向外部延伸的短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短管的内径相较于所述包装盘管管口的外径小0.02-0.03m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中空漏斗容器的材料为硬质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包装盘管的管口沿轴向裁剪形成花瓣状管口,裁剪形成的多个裁剪段长度稍大于所述植入物的长度。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颅内植入物包装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包装盘管的管口处设置有保护物,使得无需通过将植入物收回至导入鞘内提供保护,避免了植入物释放后无法展开等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3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