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振试验台及激振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3257.3 | 申请日: | 202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8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庞会文;李永生;丁鑫;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G01M7/02;G01M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震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验台 试验装置 | ||
本申请涉及转向架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激振试验台及激振试验装置。所述激振试验台包括两组试验机构,任一组试验机构包括电机、同步齿轮箱、变速齿轮箱以及轨道轮装置,所述轨道轮装置包括两个轨道轮,任一组的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一端,同步齿轮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速齿轮箱的第一端,变速齿轮箱的第二端连接两个所述轨道轮,以驱动两个所述轨道轮旋转,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三端与另一组的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轨道轮的外缘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分布正弦波。根据本申请的激振试验台及激振试验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激振试验台实现的转向架前后两轴的同步,精度低,且无法实现功率试验条件下的高频激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转向架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激振试验台及激振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动车组速度的不断提高和运行里程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质量结构问题暴露出来。究其原因离不开振动破坏的影响,而高频振动是导致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目前现有的高频激励输入条件下动力响应特性研究主要针对单个零部件,无法满足转向架在正向设计过程中对高频振动的试验验证需求。因此,转向架高频激振试验台对转向架及其部件在高频振动环境正向设计、解决转向架高频振动所引起的质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现有的试验台主要采用电机+齿轮箱+轨道轮的结构形式,通过电气同步实现转向架前后两轴的同步,但是以上方式电气同步精度低;且轨道轮外缘为圆形,激振频率效果不好,无法实现功率试验条件下的高频激振,进而影响试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激振试验台及激振试验装置,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激振试验台实现的转向架前后两轴的同步,精度低,且无法实现功率试验条件下的高频激振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激振试验台,所述激振试验台包括两组试验机构,任一组所述试验机构包括电机、同步齿轮箱、变速齿轮箱以及轨道轮装置,所述轨道轮装置包括两个轨道轮,任一组所述试验机构所包括的所述电机连接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一端,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速齿轮箱的第一端,所述变速齿轮箱的第二端连接两个所述轨道轮,以驱动两个所述轨道轮旋转,两组所述试验机构中的一组所述试验机构所包括的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三端与另一组所述试验机构所包括的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轨道轮的外缘为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分布为正弦波。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激振频率:f=nN/60i,其中,n为所述电机的转速,N为所述轨道轮的多边形的数量,i为所述同步齿轮箱和所述变速齿轮箱的总传动比。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任一组所述试验机构还包括第一联轴器、第二联轴器、第三联轴器、第四联轴器以及第五联轴器,任一组所述试验机构的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连接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一端,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连接所述变速齿轮箱的第一端,所述变速齿轮箱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轨道轮,其中一个所述轨道轮通过所述第四联轴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轨道轮,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三端与另一组的所述同步齿轮箱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三联轴器、以及所述第四联轴器三者的轴向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联轴器和所述第五联轴器的轴向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激振试验台还包括两组轨道,任一组所述试验机构还包括传动平台以及第一平台,任一组所述试验机构的所述电机、所述同步齿轮箱以及所述变速齿轮箱均设置于所述传动平台,所述传动平台与其中一组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且能够在当前轨道上沿第二方向滑动,任一组所述试验机构的两个轨道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与另一组所述轨道滑动连接,且能够在当前轨道上沿第二方向滑动。
在上述任意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轨道轮装置还包括转速传感器,所述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轨道轮的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32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