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补偿方法、装置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05370.7 | 申请日: | 202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62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张方;应如波;朱修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鲁艳萍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显示屏 显示 补偿 方法 装置 显示装置 | ||
1.一种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关联参数;其中,所述显示关联参数包括视线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的夹角、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折叠次数、环境光在所述柔性显示屏上的入射角度和环境光亮度;
根据所述显示关联参数,获取目标补偿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补偿系数对所述柔性显示屏弯折区中的子像素进行补偿,以减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区与非弯折区的显示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边缘外侧设置有环境光采集模块;所述环境光采集模块包括上下两层措置的感光膜层,所述环境光照射上层感光膜层的整个受光面;沿所述环境光的投射方向,所述上层感光膜层在下层感光膜层的受光面中形成投影,所述环境光照射下层感光膜层的部分受光面;
获取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关联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检测上层感光膜层和下层感光膜层在环境光照射下产生的电流值;
根据上层感光膜层和下层感光膜层的电流值,以及上层感光膜层和下层感光膜层在垂直于柔性屏的方向上的间距确定所述环境光的入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关联参数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图像采集模块获取目标对象的面部图像;
对所述面部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确定目标对象的眼部在所述面部图像中的位置以及瞳孔间距;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的眼部在所述面部图像中的位置,确定视线与柔性显示屏垂线之间的夹角所属的范围区间;
根据所述面部图像中目标对象的瞳孔间距,从所属的范围区间中确定视线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关联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折叠计数模块记录所述柔性显示屏实际使用中合起后展开的次数或展开后合起的次数;
根据所述柔性显示屏合起后展开的次数或展开后合起的次数确定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折叠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显示关联参数,获取目标补偿系数,包括:
根据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关联参数,从补偿系数数据库中获取弯折区中每一子像素匹配的目标补偿系数;其中,所述补偿系数数据库中包括多个参数组合,对于弯折区中的每一子像素,每一参数组合对应一个补偿系数;每一参数组合中的参数均包括视线夹角参考值、折叠次数参考值、环境光入射角度参考值和环境光亮度参考值;所述补偿系数数据库中具有多个不同档位的视线夹角参考值、多个不同档位的折叠次数参考值、多个不同档位的环境光入射角度参考值和多个不同档位的环境光亮度参考值;所述补偿系数数据库中的参数组合包括全部的参数组合方式;
优选的,所述显示关联参数还包括弯折区中子像素的发光颜色和/或灰阶;每一参数组合中的参数还包括子像素的发光颜色信息和/或灰阶参考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显示屏的显示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柔性显示屏的显示关联参数,从补偿系数数据库中获取弯折区中每一子像素匹配的目标补偿系数,包括:
在多个不同档位的视线夹角参考值中,确定用户在柔性显示屏上的视角所在档位的上限值;
在多个不同档位的折叠次数参考值中,确定柔性显示屏折叠次数所在档位的上限值;
在多个不同档位的环境光入射角度参考值中,确定环境光入射角度所在档位的上限值;
在多个不同档位的环境光亮度参考值中,确定环境光亮度所在档位的上限值;
根据用户在柔性显示屏上视角所在档位的上限值、柔性显示屏折叠次数所在档位的上限值、环境光入射角度所在档位的上限值以及环境光亮度所在档位的上限值,确定所述弯折区中每一子像素的目标补偿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53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