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02550.X | 申请日: | 2022-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5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林;何悦然;于震;汤兆宾;马松琪;朱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K7/06;C08J5/24;C08G59/5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茹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回收 碳纤维 环氧树脂 预浸料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如下组分: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100份、氨基酸潜伏型固化剂5~150份、碳纤维10~300份、固化反应促进剂0~10份、环氧活性稀释剂0~50份、增塑剂0~30份和溶剂0~50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由所述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固化形成的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获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具有较长的储存期,后固化后获得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机械性能,并且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降解实现碳纤维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简单高效的制备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耐热性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土木工程、体育用品等领域。碳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是用短切或连续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热固性或热塑性树脂基体,经过复合工艺而成。热固性树脂在成型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够较容易浸渍纤维增强体,且工艺过程容易控制,因此这类复合材料是当前的主要品种。热固性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浸润纤维,获得增强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组合物即为预浸料。预浸料在室温条件下需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期,因此固化体系需要使用潜伏型固化剂,即在一般条件与环氧树脂混合后能够长时间储存,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如热、光、湿或压力等)能够与环氧树脂迅速交联固化,潜伏型固化剂的使用有利于预浸料在常温下的储存。
由于热固性树脂在成型后形成的永久交联网络,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难以回收利用,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目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主要通过机械粉碎、热处理和溶剂分解等,然而这些传统的回收方法会对碳纤维造成破坏,无法用于回收前的应用场景,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在热固性网络中引入动态键,通过弱键的水解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回收得到无损碳纤维,是解决复合材料回收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CN109320918A报道了一种可回收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含醛单官能度环氧胺类固化剂预固化,并浸渍碳纤维,通过复合工艺最终获得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树脂基体网络结构中富含希夫键,因此复合材料在酸性条件下降解实现碳纤维的回收;CN109385043A报道了一种基于螺旋环缩醛环氧树脂的易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在酸性条件也可进行降解从而实现碳纤维回收。
但目前报道的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固化活性高,不能长时间储存,因此进一步开发储存性能良好的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与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技术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预浸料在成型前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成型后获得的复合材料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回收碳纤维,以克服现有现有技术的不足与问题。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回收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其包括按重量份数计算的如下组分: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100份、氨基酸潜伏型固化剂5~150份、碳纤维10~300份、固化反应促进剂0~10份、环氧活性稀释剂0~50份、增塑剂0~30份和溶剂0~500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氨基酸潜伏型固化剂的结构如(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25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